《大学》心解(5)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7:51 被阅读7次

物格而后知至。

——《大学》


通过对现象的深入观照,了悟了现象的空性本质,即是物格,物格即完成了格物;

对于[物]彻底[格]清楚了,[物]的真[相]和真[性]就了然于心了。

[物]在观心中,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为心的作用现象,一个层面为心的本体。

在心的作用现象层面,以[念头]为典型代表。

在这一层面的观心修行中,观照和体悟的对象,其重点即是念头。

对于[念头]彻底[观照]清楚了,就会彻见[念头]快速变化、无常、无我的真相和真性。

当我们深入地观照念头,就会发现,在[念头]之中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实质],[念头]的生仅仅是一个[现象],[念头]的灭也仅仅是一个[现象]。

就像[水波纹]这样一个现象,[水波纹]并没有一个[不变的实质]叫做[水波纹],它仅仅是[水]运动的[相]。水波纹的生,是一种幻生,水波纹的灭,是一种幻灭。

同样的,[念头]也是[心]运动的[相],念头的生,是一种幻生,念头的灭,是一种幻灭,只有现象的生灭,而无真实本质的生灭。在观心实修中,要深入地去观照和体悟这一点。

当我们彻底看透了念头的空性本质,接下来就可以穿透念头现象,来到[心的本体]层面。

对于[心的本体],只能在观中悟,在悟中观。

[悟],即是[心吾]或者[吾心],当自己彻底地明白了自己心的真相,就叫做悟。

这个[明白],因为不能靠[感官]去达成,不能靠[六根]去达成,只能靠自心的智慧去达成。

这个智慧,即是觉性自明的智慧。

也就是说,明白,是[心]的[自明]。

心,如何自明?

以心观心,以心照心,以心觉心,以心悟心,以心明心。

一切皆是自观、自照、自觉、自悟、自明。

别无他法。

如何自观、自照、自觉、自悟、自明?

心,本自能观,本自能照,本自能觉,本自能悟,本自能明。

心,朗照天地,朗照万物,朗照万象,朗照自心!

因为[心]不是一个[对象物],不是一个[有形物],不是一个[有质物],不是一个[有限物],所以不能像观照[现象]一样直接去[观照]。

而需要一个[智性]的[悟]。

这个[悟]是[自知][自证]而不是任何[他知][他证]。

举个例子,比如你要知道自己的眼睛[在不在]需要靠照镜子去确认吗?

不需要。因为只要你能看见,就知道自己的眼睛在。

这个[知道]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这即是一种[自知][自证]。

即使别人能举出一万条理由证明你的眼睛不在,你自己仍然会很自信地确定你的眼睛是在的。

既然对于[眼睛]的在,可以如此地确定。

为什么对于[心]的在,以及[觉性]的在,就不确定了呢?

眼睛闭上的时候,眼睛就不在了吗?

心觉隐没的时候,心觉就不在了吗?

所谓的[不在],仅仅是[功能发挥]的[隐而不显],而非真的不在了。

这就是[无明]的根源——我们以[现象]而去做判断下结论,而非根据[现象]背后的[真相]和[本质]去做判断下结论。

[觉性]到底在不在,取决于[心体]的[体性]。

如果[心体]是[水波纹]一样的[幻相],那么依附于[心体]的[觉性]就同样是一种[幻相]。

所有的[幻相]都有个特点,那就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

[心体]呢?我们能找到它的[生灭相]吗?

我们能找到的生灭相,比如念头、情绪、思想、情感等,都是[水波纹]。

而水波纹是水的动相。

这些心的水波纹,也是心的动相。

而心则是[无形的水体]。

[心体]的无形,是彻底的无形,虽然是彻底的无形,但却是鲜活的、可以产生诸多心相水波纹的一种无法定义无法描述的[鲜活的隐藏着无限可能性的无形]。

这种彻底的无形,超越了一切现象。

所以一切用于描述现象界的语言、概念、逻辑,对于[心体]都是无效的。

包括生死。

彻底无形、彻底超越现象的心之本体,没有[生]的现象,也没有[死]的现象。

不仅如此,更因为在[彻底无形的心]中,根本就没有一个[实质]可以生,可以死。彻底无形的心,与生死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任何关联。

如果我们将这一点彻底地观照清楚了,体会清楚了,那么对于[觉性]的体悟就比较容易了。

因为所谓的[觉性],即是[彻底无形的心]本自具足的[能知能觉性],[彻底无形的心]没有生灭,[觉性]即没有生灭。

这就是[觉性]本自超越生死的秘密。

彻底明白了自心本性本自无形无相,本自超越生死,本自觉性具足,就彻底明白了自己生命的真相,因为在所有的生命现象背后,自心本性本自超越,本自独立,本自自由,本自解脱,剩下的一切都是在这一真相的基础上层层叠加的幻相而已。

幻相因缘而生,因缘而灭,而自心本体从未动摇,自心觉性从未增减,自心真相从未改变。

有了这样的了悟,就可以站在真理之巅,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当然,如果仅仅在道理上明白了这一点而没有在自己的心中真实地体证,那么就远远不够。

如果在心中真切地体证了这一点而在日常生活中又常常忘记了,那么也还需要继续精进地修行。

只有达到了高度知行合一、时时刻刻自然地安住于自性本心的状态,才能称为[真知]。

所以[物格而后知至]既是修行的方法,同时也是修行要达到的目标和境界。

儒家心学的代表人物阳明先生的四句教最能体现这一点: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其实已经暗含了心体远离一切二元对立分别的超越性;

有善有恶意之动,即是人的妄念习气随缘而发,随机而动,其善恶之机皆在一念之间;

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之心炯然独照,洞若观火,对于善恶之念念念觉知了了分明;

为善去恶是格物,安住于良知之心,不随念转,正念相续,净念相续,即是为善去恶之格物实修功夫;

如此精进修行,欲望习气即可渐渐消磨涤除,而后本心自现,寂静清明。

习气除尽,方显[物格]之真功,真心寂照,方达[知至]之真境。

知至,即明明德矣。

大学之道、大人之道、圣贤之道的修行根本,至此明矣,立矣。

感恩儒释道三教圣人

感恩所有的一切

相关文章

  • 《大学》心解(5)

    物格而后知至。 ——《大学》 通过对现象的深入观照,了悟了现象的空性本质,即是物格,物格即完成了格物; 对于[物]...

  • 《大学》心解(5):格物致知

    《大学》心解(5):格物致知 ——《大学》心解第五次语音分享文字整理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

  • 《大学》心解(5):格物致知

    物格而后知至 物格,即通过对现象的深入观照,彻底了悟了现象的根本性质,再也没有任何的疑惑,就叫做物格。物格就是完成...

  • 《大学》心解(16)

    《大学》心解(16) 群里的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明天是端午节,首先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吉祥如意!今天我...

  • 《大学》心解(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大学之[道]: 道:真理、道路、方法、目标、人生观、价值观...

  • 《大学》心解(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 《大学》心解(4)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 《大学》心解(1)

    《大学》心解(1):题解 《大学》之[大]: 1、大:大道。 大:即[道],合称[大道],大学,即[大道之学]; ...

  • 《大学》心解(23)

    《大学》心解(23)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我们继续来分享《大学》。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

  • 《大学》心解(7):本末厚薄

    《大学》心解(7):本末厚薄 ——《大学》心解第七次语音分享文字整理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今天晚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心解(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dx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