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平日里,为了生存,我们都是人云亦云,模仿成功者或者身边人的经验,这种方式最多让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人”,而绝对成不了卓越的高手。
曾几何时,真正的高手或者自称高手的人,都会说这么一句貌似很牛的话——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齐白石老先生有句话,更有霸气,——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就是说真正学到精髓者,追求的是“神似”,而简单模仿者,得到的只是“形似”而已。
二者看似差不多,实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这就是人云亦云的结局,或者说是悲惨的后果。
有没有破局的方法呢?
当然有!
二,逆向思维,铸就一代高手。
最近《庆余年》火的一塌糊涂,没看过都不好意思出去参加饭局,怕被其他人瞧不起,感觉自己孤陋寡闻。
其实,热闹之余,《庆余年》里有不少值得认真思考和学习的地方,学好了,功力会大增,虽然不至于百毒不侵,至少有可能逢凶化吉。
比如范闲面对危机时的一些应对方法。
其中有三个场景,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场景一:
是范闲刚到京城时,后妈柳如玉为了给范闲一个下马威,故意把范闲晾在一边,让他慢慢的等。
如果心脏不够强大,或许就会惊慌失措,惴惴不安,毕竟没有见识过柳如玉的手段。
反观范闲,他直接找把椅子,躺下睡觉了。
这时,最不淡定的反而是后妈柳如玉,就此胜负立判,也决定了日后的地位。
高手过招,无招胜有招。
场景二:
范闲押解司理理回京城
时,他和王启年二人双骑,押解一个北齐密探,而他们所要面对的各路人马,基本都是与司理理有密切关系的,有想抢走人,有想弄死人的,其中至少包括太子的人、长公主的人,当然还有北齐的其他密探。
此情此景,想要带个国际大特务,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回京都,难似登天,不被人神不知鬼不觉的干掉,就得谢天谢地。
身处如此困境,多数人都会六神无主,惶惶如丧家之犬,而人心乱则分寸失,结果就是要么一错再错,要么一招错则满盘输。
总之如果是一般人,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范闲不一般。
他的举动更加出人意料,不但不隐迹藏行,相反选择的是招摇过市,扯了一块白布,写上“范闲押解北齐密探回京”几个大字。
好像,有种唯恐天下不乱的感觉。
其实,他就是想浑水摸鱼,乱中取胜。
结果,一路平安的回到了京城,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风险。
经过这么大张旗鼓的一通折腾,范闲的行踪就像被定位了一样,任何人都不敢轻举妄动,范闲就像穿了防弹衣一样。
这时候,谁敢先动,谁就是找死,而且死相难看。
场景三:
范闲出使北齐
时,北齐锦衣卫总经理沈重为了打压范闲的锐气,以求在后续谈判中占据主动,于是提前安排了一场由白菜鸡蛋组成的鸿门大阵。
那架势,心理素质差点的,估计直接就吓尿了。加上沈重这家伙诡计多端,双方刚一接触,就当着范闲的面,先打折肖恩双腿,接着杀死太后身边红人,整了双重下马威。
此时,车道两边骂声不绝于耳,什么难听骂什么,“庆人,滚回去。”“庆人,我弄死你们。”当然肯定还有更难听的,为了避免污染网络环境,在此省落一大部分……
随着辱骂声,而来的是白菜、菠菜、豆腐、鸡蛋,估计偶尔也有小石子,反正收拾收拾绝对后灾区人民吃好多天的。
范闲,也没闲着,扯掉一块布,随手一探一收,已收获满满当当的一小筐蔬菜鸡蛋,晚上的下酒菜就够了。
眼看鸡蛋韭菜横飞,沈重又不失时机劝范闲——为避免被砸成韭菜馅鸡蛋饼,最好躲进马车里。
范闲不听此话还则罢了,一听这话,暴脾气就上来了,随即让手下把提前准备好的军旗拿出来,自己则单身跳上马车顶上,大吼一声“你们北齐的这些残兵败将,不服来战。”
这一下,就犯了众怒,挑战者络绎不绝,前仆后继,毕竟“士可杀不可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北齐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当然也有暴脾气的人。
有人就不理解了,范闲这不是没事找事嘛,没有学到老庄文化的精髓。老庄不是说过: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实则不然,范闲这一招干的漂亮,富贵险中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范闲看似打的很蠢,实则一石三鸟:
第一鸟,让沈重的计划落空;
第二鸟,完美的引起了北齐皇帝战豆豆的好奇心;
第三鸟,让那些庆国潜伏的特务知道范闲来了。
完美!精彩!
不走寻常路的范闲,难道看过《第三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