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感悟ABC》
与原生家庭和解,是自我接纳的开始

与原生家庭和解,是自我接纳的开始

作者: 木槿Sherry | 来源:发表于2020-10-19 17:08 被阅读0次

上周二,收到知识星球辉哥助理的私信,说辉哥认为我在“原生家庭”那一期的作业写得很好,邀请我做一期“辉友开讲”。虽然忙着考研想拒绝,但想想这对我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于是就在备课忙完工作的闲暇,在周五写完文稿,周日晚录音、剪辑,发给了Dora。当收到邀请与肯定时,内心的幸福感满满。

引言:

原生家庭,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起点。在这条漫长的自我成长路上,我经常察觉到自我思维、处事模式有很多来自父母的影子,有的塑造成就了我,有的让我狠狠摔了一跤。

但是否起点就决定了我的终点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起点无法改写,但我们可以改写它赋予的意义,从而改写我们的人生脚本,活出另一种活法。这一切,需要我们从与原生家庭和解开始,不要怨怼反抗它的存在,而是接纳它。

内容提纲:

第一部分:我的原生家庭经历

第二部分:与原生家庭和解的自我改变之旅

1.  给妈妈写信,解开心结。

2.重新赋予“不值得被爱感”意义

3.勇敢行动,与过去的自己告别

个人介绍

大家好,我是木槿,一个将教育作为个人使命的老师。生活中,我喜欢读书写作、瑜伽旅行,喜欢用心感受生活,记录成长的点滴,希望能在知识星球链接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的视频号是:终身成长的木槿(目前因备考处于停更中,1月开始会重新日更)

录音内容:

大家好,我是木槿,很开心能收到辉哥的邀请,跟大家分享我关于原生家庭的一些领悟与思考。

首先,我先简单介绍我的成长背景,我出生在广东潮汕,我是我爸妈的第一个孩子,后面还有两个弟弟。

7岁时,因为爸爸创业忙工作,家里两个弟弟小,我妈照顾不来,就把我寄养在外婆家。生活在陌生的环境里,我第一次有了被抛弃的感觉,觉得爸妈只爱弟弟们,而我是家里多余的人。

这是我与原生家庭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它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后面人生的很多故事。

因为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从小我是被教导着要懂事,得多让两个弟弟。只有不惹爸妈生气,不给爸妈增加麻烦,我才是好孩子。未曾感受过无条件的爱,我潜意识中一直觉得被爱是需要懂事,需要付出的。

对于“不值得被爱感”,我是选择与父母沟通。一开始我害羞,难以启齿,就通过写信,偷偷放在我妈的房门口。一开始我妈没有回信。但我慢慢发现,我妈对我的态度温柔了许多,对我也有了更多的关心。高中开始,我选择跟我妈直接对话,跟她说出我内心的想法,说当年被寄养外婆家我感觉被抛弃了,那年生日我等一整天,等我爸接我回家过生日,但他没能遵守约定。我妈才坦诚,她们当时忙于生计,不得已才那样。也一直以为我是小孩子,以为我不会想那么多,没去考虑我的感受。但是,这些并不代表她不爱我。他们努力的一切就是为了我们仨。

跟父母沟通后,我才渐渐释怀过去。相信,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只是他们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所以也会有所疏忽。就像他们选择原谅我无心过错一样,我也选择原谅我的父母。敞开心扉沟通,听到我爸妈表达对我的爱,是我与过去和解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面对是如何处理内心那份存在已久的“不值得被爱”感。我选择了读书,当时读到了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影响,因为它让我明白,我们所有感受最终都源于自我内心。

我没有办法改变外在已发生的事实,过去的伤痛已经发生了,我们能改变的是自己内心如何对待这个事实。我选择了接纳这份感受。重新赋予它意义,让他成为我成长的养分。

我现在是一名老师,很多家长都说我很懂孩子的心理,他们家孩子很听我的建议。其实我并没有多懂心理,只不过我曾被忽视过,成长中受过一些伤,所以对待孩子,我会更去在意避免犯同样的错,给予更多理解与关心,让学生在我这儿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信任,因此他们更容易被激励去努力学习。所以现在我反而我很感激我曾经的经历,因为它能帮助我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也帮助到更多孩子健康地成长。

从今年开始,我学着去处理从小养成的过度牺牲付出行为模式。我已经习惯去体谅他人,委屈自我感受,做大家满意的事情,我很难去说出“不要”、“我要”、“我不喜欢”、“我喜欢”。

年初时,我看到辉哥写的那篇以终为始做人生决定的文章。那时我正在个人感情的痛苦中,我想象了与对方的未来,发现那并不是我要的未来。而我此前舍不得放下,是因为对方父母很喜欢我,我怕老人家失望;因为对方当时处于事业低落期,我怕自己离开,他会更受打击,所以一直想着再磨合相处,也许能找到两个人合适的相处方式。但带来的只是自身能量被不断被消耗,我也失去了生活的向往,当时用我朋友的话说,我一身充满了怨气。后面,经历一些事,疫情期间,我提出了分开。这是我第一次主动说“不要”,出于为自我做打算所做的决定。

这次感情的抉择,让我更加坚定了人的行为模式并非是不可改变的,只要我有勇气去为自己负责,做出行动,主动去掌握自己的人生脚本,我是可以书写出不同的故事与结局的。

在《你当像鸟飞过你的山》一书中,作者塔拉说了这样一段话:

小时候,我等待思想成熟,等待经验积累,等待抉择坚定,等待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样子。那个人、或者那个化身,曾经有所归属。我属于那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思考,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的真实样貌。

是否起点就决定了我的终点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起点无法改写,但我们可以改写它赋予的意义,从而改写我们的人生脚本,活出另一种活法。

在每一次事件发生过后,我都会发现这背后有我原生家庭的影子。对于过往发生的事实,我始终是充满感恩的,因为每一步都让我更加靠近真实的自我,更坚定去做自己。与原生家庭不断和解的过程,是我不断自我接纳,活出自己人生的过程。我感恩我人生的每段经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经历就是财富。与你们共勉。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与原生家庭和解,是自我接纳的开始

    上周二,收到知识星球辉哥助理的私信,说辉哥认为我在“原生家庭”那一期的作业写得很好,邀请我做一期“辉友开讲”。虽然...

  • 十八岁以后的每一天都是重塑和成长

    想要过得更幸福,就得学会接纳自己的过去,与原生家庭和解。 我们大多数人都受到过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原生家庭就是指我...

  • 原生家庭

    研究原生家庭是为了自我疗愈,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给自己找借口,把所有不幸的遭遇都甩锅给原生家庭。 与原生家庭和解...

  • 原生家庭欠了你什么

    在心理学上,原生家庭概念的提出,初衷是让人通过对原生家庭的剖析,与父母、与童年的自己达成和解,从而达到自我认知的完...

  • 2022.3.21 重建模式

    本次作业是记录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冲突在我们原生家庭是无处不在的,我也是通过自我成长,由开始的愤怒——害怕——接纳(...

  • 妈妈的情绪

    我认为妈妈情绪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个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接纳自己与原生家庭和解,爱自己。 第二个就是妈妈对事情的看法...

  • 《都挺好》原生家庭要和谐、也要幸福

    文/陈利 原生家庭,是一个立面体,是自己和自己和解,是自己与孩子和解,是自己、家庭与社会的和解。 说实话,在每个人...

  •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如今,越来越多人通过内在觉醒,走上了自我探索和疗愈的道路,并且知道与原生家庭和解、与父母和解的重要性,只有内在成长...

  • 咨询课3—解读父母,和原生家庭和解

    消极自我是原生家庭带来的,摆脱了,就能和解。 1.消极自我是怎么产生的—抚养人 与抚养人有关,抚养人如何抚养你,取...

  • 如何让自我与原生家庭和解

    现在,越来越多的8090后,认识到原生家庭在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发现我们的人生好像被原生家庭的枷锁桎梏。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原生家庭和解,是自我接纳的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fl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