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的是《断舍离》这本书。
收拾房间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认为这是愉悦的经历,更不会去认真思考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关系。
先来说说自己收拾的状态吧,把很多的东西都清出来,再一点点整理归纳,例如每次放假回寝室都会把所有新的旧的衣服堆到床上成一个小山包,再一件件叠好放进柜子。每次整理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过不了多久又会一团乱。相信肯定有不少女生和我有一样的困扰。
对于断舍离这三个字,不知道大家的第一想法是什么。在好几个公众号上都有看到对《断舍离》的推荐,当时的自己正处于一个凌乱的状态,有很多繁复冗余的事要做,总觉得时间用不到重点上。急切的想脱离这种状态,我看完简介后就去网上收了这本书。断舍离,书名里就有一种放下的快感。
《断舍离》总的来说是一本教你如何收拾物品,推崇现代家居整理的书。但书后面的上架建议上却标了一个心理励志。确实如此,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做表面工作,还会给你带来心灵层面的变化。
下面放上自己整理的书中的主要章节和内容。
序言
什么是断舍离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坦然面对物品,也就是坦然面对自己。断舍离就是一种禅修。行为上的变化最终会带来心灵的变化。
(序言里作者已经将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和观点写得很清楚了)
第一章,断舍离的机制。
首先要考虑两个维度
1、我与物品的关系
2、当下这条时间轴
即选择当下和自己相称的物品
断舍离是怎样一种收拾法
断舍离通过不断扔掉和自己不相配的东西,来了解自己,留下最适合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对物品是减法,对自己却是加法。在这一部分,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人家里有一套很高级的瓷杯,平时所用的却是超市里的赠品小水杯。那套高级瓷杯则被摆在柜子里,不见天日。主人自然是更喜欢那套高级瓷杯的,却抱着若是拿出来用了不小心弄坏了怎么办的心态,让杯子不能物尽其用。超市里的赠品水杯虽然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但凑合着也能用。作者对这种行为的解释是这个人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配不上那套高级杯子,是对自身形象的不自信。相信很多人都能在这个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喜欢的,舍不得用,不喜欢的,舍不得扔,就这么凑合着。
一个人所用的物品,是能反映出自我形象的。通过物品,人会了解自己。只有舍得放下不适合自己的物品,有勇气用自己最喜欢的物品,才能让当下的自我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好。
我们要通过自我改革,动手实践,和物品成为好朋友,思考自己与物品的关系,问一问自己,我到底喜不喜欢它,它到底适不适合我,它会不会被我辜负,它在我身边能发挥它的价值吗?
(多思考这些问题,不仅对断舍离有帮助,在买东西的时候也会三思而行,应该是剁手党的一剂良药吧。Y(^_^)Y)
我们不能让物品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甚至连存在的价值都被否定了。物品要有用才有价值,让物品自然而然的回归到它该有的位置。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收拾
首先,这是个物质过度泛滥的世界,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往往觉得很混乱。而且捡便宜心理和折扣陷阱无处不在,人们很容易忘记这个东西其实并不适合自己。
从心理上来分享我们为什么无法收拾好房间的原因,作者将无法断舍离的人分为三种类型。
1、逃避现实型
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或因与家人关系处理的问题,不愿意直面自己的家,也没有动力去收拾。
2、执着过去型
家里存在太多充满回忆的物品,太执着于过去,难以放下。开始收拾时,面对满屋子带有能量的物品,深陷回忆无法自拔。收拾工作无法进行下去。
3、担忧未来型
总是屯很多的日用品在家里,以备之需。在收拾房间时,遇到很难再用到的东西,也舍不得扔,总是想如果以后有用的的地方怎么办,扔了多可惜啊。
(在讲这部分时,作者也举了很多例子。这些情况都很常见,自己简直是各种中枪,觉得自己是2和3的结合╯﹏╰)
第四章,先从整理头脑开始,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将我们与物品关系比作人际关系去思考。
了解当下和可惜的含义。在选择物品时不是想着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要契合自己,也要尊重和珍惜物品。
(这个观念在第二章已经提过)
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
整理那些无用的东西会浪费我们很多时间和精力。 东西太多,整理完后过不了多久又是一团乱。而且面对拥挤的空间,人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通过断舍离,让属于我们的世界从信息过多到知行合一。
断舍离衍生出的副产品―选择力
活着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我们要明白想要到底的是什么。
直面自己,面对物品,从繁杂冗余的物品中解脱出来需要足够大的勇气,而且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但结果会让人变得轻松。
第四章,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1、提高收拾动机,减少物品。试着先集中于一点,把它尽量做好。可以每天断舍离一小片区域,可以是床头柜,书桌,甚至是一个钱包。一点点慢慢来,体会断舍离的乐趣。
2、对垃圾做好分类
3、扔掉的时候要对物品说对不起和谢谢。物品能来到你身边也是一种缘分。
七 五 一的总量原则
七,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如衣柜,橱柜,放七成物品。看着不乱,也会让人有整理的欲望。
五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如玻璃碗橱,放五成物品。看着美观,也容易整理。
一 ,摆放欣赏物件的收纳空间,如客厅里放花瓶的小木格,放一成物品,通常就是一件物品。
我们要为自己打造充裕的空间。花时间整理收纳不需要的东西,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实践很重要,说得简单粗暴一点,扔!!!)
五,断舍离带来的改变
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信赖的自己,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
不管物品多么贵,多么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开执念,人才够自信。
从拥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买”这个概念,本来就是人类的一厢情愿。说到底,拥有就是深信不一的错觉。如果能够认为所以的东西都是向地球借得,自然有感谢和敬畏之情。
(不管是外在还是内在,人类所拥有的已经远远超过了自我自然的基本所需。)
通过断舍离,由看得见的世界的变化带来看不见的世界的变化。
从目录就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由浅入深,越看启发越多。
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模式其实会渗透到各个方面,只是自己没意识到罢了。外在的舍不下,其实也是内在的舍不下,而内在的舍不下往往比外在的多。
在这之前自己之前从未去思考过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家里很多东西,因为我的不理智和犹豫,被搁置在角落很久,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最终还是难逃被丢弃的命运。现在想想真是觉得愧疚,对物品的辜负其实也是对自己的辜负吧。
足够了解自己,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处理好自己和物品,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才是真正的强大。
这本书固然带给了我们很多新的观念,但我们也不必全盘接收。依据个人情况来实行不同程度的断舍离,顺其自然,做到最舒服的状态就好。
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但断舍离也需适度,你我共勉。
我只是想要逃离太重的执念,逃离这个词是带点沉重性的。对于我这个习惯于断不掉,舍不下,离不了的人来说,也许马上要经历一个艰难的学会断舍离的过程。
但我从没想过抛弃执念,有时候被温情困扰也是一种小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