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从昆明赶往福贡的路上,李春说:“咱们在路上要找个地方好好吃一顿,晚上到福贡,估计吃处没有。”
晚上,本来已经做好泡面跨年的准备。我们到福贡大约是晚上十点过,卫健局肖局长本来为我们预订了饭菜,奈何饭馆的厨师也要回家过年啊。幸好,栾鸭波请他表妹给我们准备了年夜饭。
一顿简单而有意义的年夜饭自此,我们开启了混饭吃度日的节奏!
幸好有混处。随着疫情态势的严峻,街面上饭店都关门,用一句福贡话说,“吃处没有”。一些爱心人士送来泡面,不过天天泡面也“耐不住”啊。有家图文公司,在自家做饭,每日送饭给我们一线抗疫的同志。但是,天天盒饭也“耐不住”啊。
中午吃着爱心人士送的盒饭,晚餐就想换一下。别怪我们挑食,要保重身体,是不敢病倒啊。疫情防控工作繁重,倒不得,也不敢病。疫情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时间。
爱心人士正在送餐每天下午,聪哥——福贡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李杰聪——就喊我,“郝老师,晚上去我家吃饭。”聪哥一家人都很好客。聪哥老岳父说:“你就跟着李杰聪,他去哪里吃,你也跟着。”我心有愧然,天天叨扰,“实在不好意思”。
我要是把最近的食谱说出来,省疾控中心坚守在一线的同事肯定要嫉妒。
初二,匹河体温监测点归来途中,路过聪哥父母家。怒族拌饭,这怒族拌饭稀奇了,一锅饭,多种成分在其中。手撕鸡肉、火腿、核桃米、野胡椒、大米、甜荞米等十余种食材在一起做成的美味。各家的味道还不一样。聪哥媳妇说:“光一顿饭的手撕鸡就花了一家人两个小时。”条件艰苦,但是有口福啊。不在怒江不在福贡,吃不到这样的美食。
怒族美食——怒江拌饭初三,聪哥朋友家,漆油鸡。连续几天高负荷的运转,身体真是“耐不住”。吃一锅漆油鸡,滋补一下,有益“抗疫”。
。。。。。
正月十五。聪哥朋友家,独龙牛肉火锅。独龙牛是独龙江特有品种,短角,肉质细腻,一锅柴火炖,从早到晚。这些日子,福贡气温低,晚餐时喝一碗牛肉汤,大块吃肉,只能用一个字概括,爽。“要知道,独龙牛肉就是本地人也不常吃到。”
热气腾腾的独龙牛肉正月十六,聪哥家,饺子宴。我是北方人,这个春节,从年三十到十五,没吃过饺子。聪哥媳妇和老岳母特地为我包了饺子。当然还有其它的菜肴。这日,一顿水饺慰藉了我这个“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北方人。
正月十七,聪哥家饭店。聪哥老岳父老岳母开了一家饭店,叫“香君小吃”,位置在福贡县菜市场外。这几日,县政府要求不能开店。叔叔阿姨倒好,把饭店改做我们的食堂,不对外营业,不收费,成了我们混饭吃的好地方。
怒江美食,与众不同正月十八,聪哥家饭店,酸辣鱼。阿姨说:“看你们是外地人,手下留情,否则口味更重,更辣。”李春品尝了,他说:“味道与众不同,别有一番风味,好吃!”他先发表了言论,我只好跟着说“俺也一样”。
热情好客的聪哥一家正月十九,预定聪哥家饭店,牛肉饺子and北方花卷。我们有了期待,每天的辛苦工作不算啥。俺们吃货,只要有好吃的,一日再辛苦,时间也过得飞快。咦,是呢,现在才正月十八,十九还没到呢嘛——不过,我们已经闻到美食的气味了。一大波好吃的正向我们袭来。
。。。。。。
混吃在福贡,工作辛苦,日子好过!感谢福贡热心的爱心人士,感谢聪哥一家,让我们这些外来工作人员有个“吃处”。军队有“军民一家”,咱们抗疫队伍,也是防疫一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