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7 同 星期四 阴(-1℃/-18℃)
(简书日更77天/总日更466天)
在这一章的开始,最初我是不太懂这个道理,好歹有书友的评论,让我多少理解到其中的意思。
当穷人在评估1美元的价值时,会用上大脑中内化的衡量标准,而不会依赖环境进行判断。穷人是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他们更接近于“经济人”。人们对货币价值的衡量是相对的,这是行为经济学中的经典结论。
这1美元对于富人来说,他可以用在其他的地方,因为环境的不同,所以适用的地方也不同。而这1美元放在穷人的面前,穷人就会将这一块钱一自己大脑中固有的标准,去衡量其的价值。可以买些什么,或者加多少又买一些什么?
就像在网上经常能看到的一个段子。同样是一百万,富人的想法是用起来购买相应的资源,并用其创造价值,而穷人看到这100万,想到的是这么多钱能买多少馒头,岂不是一辈子都够吃了。
穷人所做的每个决策都是当下最有利的,这是他们基于目前最好的选择,他们困于稀缺,不得不精打细算,然而正是这种精打细算,导致他们无暇去预估未来的风险和机会。——来自某信读书书友Robin的书评。
这一点非常有共识,就像之前所说的,因为穷人面临着稀缺问题,你当或者时间摆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优先去解决自己,因为稀缺所谓完成的东西,就像忙得没有时间,那么有时间的时候,就想好好的去放松自己,去旅游,或者在饥饿的时候,用这笔钱来大量的囤积一些粮食。
即使穷人遇到了暂时性的余闲,也很难将手中的资源,用在更长远的目标上,当然这个情况并非无可逆转,这需要我们摆脱稀缺,长期处于余闲的时候就会逐步的改善观念,最终让思维得到优化和跃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