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和具体事件关系不大,许多家长会发现,当孩子情绪激动,说的都是“气话”,你若当真,他们会更恼怒。
当他说不看电视、不去补习班、不吃饭、不上学、不玩手机、不复习的时候,你若是真的配合了,真不让他看电视、真不给做饭……
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需要的只是把这样的情绪“表演”给你看,你看见就行了,千万别较真。
面对这种无厘头的糟糕情绪,你只需要做到两点:在场、淡化。
你只要传递给孩子这样一个信息:你在,你知道了。仅此而已。
不急不催不问不火,就是 不强化。
“强化”这个东西对处在情绪中的孩子来说,无所谓好坏,只会增加他“认为此刻不够好”的感受。
他若真想让你知道自然会说,你不需要上蹿下跳心急如焚,当然也不能忽视当作无所谓。
你要让他感受到你看见了他的难过,把你的波段调到中立位置,陪着即可
他们就是这样感性与理性一起、爱与恨交织、责任与逃避并存、独立与依赖共生、敏感与粗心同行。
矛盾是必经之路,他们就是要经历这些历程,这是通往自由的自然整合,这不是问题,是事实。
作为父母,除了提到的稳定、淡化、少使用语言、不能较真之外,还要真正理解他们的矛盾。
心理学把这个时期统称为“自我认同”阶段,只有自然度过了这个阶段,他们才会走向独立的自我。
长大的过程就是和父母分离的过程,这种分离其实是一种丧失。
他们呈现出来的所有,都是来对抗这种“丧失”,而不是针对父母本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