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才是远方

作者: 刘思宁 | 来源:发表于2018-08-19 19:49 被阅读6次
from @unsplash

暑期已经到来多时了。

身边有很多人选择去别的城市,甚至是别的国家旅游。而我之所以能知道他们去旅游了,是因为他们晒在朋友圈里的照片。

你可以想象,有很多外国友人,也会来到中国,甚至来到你所在的城市,然后拍一些美美的照片放在互联网的另一侧 —— Facebook 上。

这里的问题是,那些外国友人觉得值得分享的景象,你平时都懒得去,为什么?同理,我们去到那些外国人的城市,觉得我也到此一游了,但那些外国朋友是不是也对自己的城市也感到无所谓呢?

据说物以稀为贵,但稀少是个需要比较才能体现的概念;跟谁比,跟供给比。简单一点讲,贵不贵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决定的,并不是绝对数量上的少,就代表稀少。

外国人和本地人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的巨大差异,基本上可以用供需关系来解释。在我们自己生活的城市里,供给少的,而需求多的是别人家的风景。
但,之所以别的城市的风情供给少,很有可能是因为人类的活动能力有限。尽管这活动能力相对于几十年前,几百年前有大幅以及超大幅提高,但依然只能在一个限定的范围内。

我小时候住在北京的郊区,觉得来一趟北京的市区就是很远了,但是今天,很多人白天上班在市区,晚上回家到郊区,一天完成一次穿行还能干很多其他事情。另外,如果你有机会问问活动能力有限的小孩子,他们可能也觉得幼儿园和家是个很远的距离,但等他们长大了,就会觉得那不过是个遛弯的距离。

所以,今天我们觉得稀缺的风景,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人类整体的活动能力只能达到这个水平。

那么,人类的活动能力怎么样呢?

人们可能觉得飞机很快,确实,波音 747 的最高时速是 920 km/h 左右,从北京到纽约需要 13 个小时,这个距离最快的长跑运动员需要连续跑一个月以上(当然,你知道人类不可能连续跑一个月)。

但是,我们要知道,以飞机的这个速度,从地球飞到火星,就算能飞出去,也需要至少7年以上[1],平均的话要 35 年[2](事实上是肯定飞不出去,因为飞机的速度没有超过地球的逃逸速度)。所以,我们知道,从更大的角度上看,人们今天所谓的远方就好像在一个小小乒乓球上挪动了几步。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汇叫做锚定效应,意思是说人们总是依据一开始接受到的信息来做决策。比如在面对商品促销时,经常依据商家给出的原价来判断促销价是否便宜[3]。那当然是“便宜”的,但这便宜是商家通过把我们锚定在原价上告诉我们的,有什么意义么?

锚定效应在促销中的例子(引用源见尾注)

回到我们的例子中,如果把我们每个人锚定在人类本身的活动能力上,飞机,火车,都是快的。如果把我们锚定在周围人通常能去到的地方,东南亚就是远的,澳洲就是更远的。但因为锚定效应的存在,这其实是只是我们自己在告诉自己,那已经是很远的远方了。

真的远么?不同的人早已有不同的答案。

然而,我想跟大家探讨的其实并不是去哪里旅游的问题,而是我们到底给自己设置了多少莫名其妙的限制。

有时候,我们在跑步机上走几圈就觉得自己已经为健康做了很多努力了;但得出这样的结论,很可能是因为身边没什么人好好健身,我们被锚定的位置就在那个很 low 的水平。

有时候,我们觉得晚上 9 点多下个班,就是很辛苦了,老板都应该感激涕零了;但这么想,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见过,那些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的人有怎样的工作状态。有一次看到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说他“给别人打工”的时候,经常工作到12点、1点才回家,做过很多所谓“份外”的事情。这样的人,我们大多数人在工作中是见不到的,所以大多数人对于工作的认知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同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也没必要列举了。但真相我们应该已经清楚了:我们总是用个体的经验来锚定自己。而所谓个体的经验,就是我们身边人和事。

大概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有人会奉劝年轻人别去找清闲的工作,不然年轻人被锚定在一个很轻松的位置,随便比周围人多干点啥就觉得自己很辛苦了。大概也是也因此,家长会想让孩子和优秀的同龄人一起上学。

但人人都有个起点,如果我们身边没有一个优秀的环境怎么办呢?

有一次,我在一个聚会上听到一个医院里上班的行政工作者,抱怨他们单位一点进步的氛围都没有,医院工作人员都是上班睡觉,家里人也不指望她做什么,所以感觉自己想有所发展很难。

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我想,抱怨别人没用,如果自己知道锚定效应的作用,可以有意识的消除这方面的影响;更进一步,每个人都会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如果自己是个打不死的小强,我们也可以去锚定别人对一些概念的认知(当然,是往你认为对的那方面锚定)。

另外,据说互联网(社交媒体)给很多人带来了焦虑(包括我),因为我们接触到的信息一而再,再而三的冲击我们原来的锚定。以前觉得可以的事情,现在不可以了,以前觉得是极限的事情,发现早有人反复突破。每个人都会受影响,有些人确实渴望改变,只不过他们还需要别人立起一杆大旗。

我们可能也需要别人立起一杆进步的大旗,也可能自己就立起了一杆,但不管怎么说,路是自己走的:

不要觉得自己这样就可以了,因为一切才刚刚开始。


  1. 因为地球和火星的最短距离是 5.76 千万公里

  2. 因为火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 2.25 亿公里

  3. 示例图片引用自 https://lschouhaan.wordpress.com/2015/07/10/anchor-effect-how-does-anchor-effect-change-price-dramatically/

相关文章

  • 哪里才是远方

    暑期已经到来多时了。 身边有很多人选择去别的城市,甚至是别的国家旅游。而我之所以能知道他们去旅游了,是因为他们晒在...

  • 何为远方

    远方 远方 哪里才是远方 新疆抑或藏地 漠河还是腾冲 其实 离开了你的地方 就是远方

  • 诗 | 远方

    哪里才是远方 故乡,你告诉我 我已停下漂泊的脚步 你却在记忆里,渐渐模糊 哪里才是远方 妈妈,你告诉我 我找不到去...

  • 回家

    曾经我们越过高山大海 眺望着远方 那里有一座升着炊烟的瓦房 等待着归来的游子 如今哪里才是真正的远方 哪里才是游子...

  • 别人的远方

    他们说,有云就是远方 还曾说,有诗才是远方, 可是, 他们哪里知道 云和诗成就了你的 远方。

  • 哪里才是诗和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是高晓松说的,高晓松说这是他妈妈说的。 不管是谁说的,反正都对‍♂️,我们都喜...

  • 那一刻,我觉得我什么都没有

    哪里才是家 哪里才是远方 没长大前总是受了委屈 就想回家找找安慰 在这里你的灵魂才会无比的安逸 这里才是你的避风港...

  • 不忘初心

    一颗躁动的心 念着它的远方 哪里才是它的远方 哪里才是它的归处 有一天心失望了 兜兜转转 却找不到好的归处 不如做...

  • 哪里是诗与远方

    现在诗与远方很流行,那么,想过没有到底哪里才是诗与远方? 只知道眼下的苟且不知道诗与远方,...

  • 蒲公英

    你站在风里 故作坚强 将凌乱的碎发 轻轻撩起 风里的呢喃 听不进去 哪里才是远方 哪里才是家 你抖了抖身体 飘出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哪里才是远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qh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