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片段讲解、分析。
What:这个片段讲述了我们平时的一个行为误区:跳跃性假设———对于某种相似的场景,总是不假思索的做出 曾经对于这类事情使用过的 相似判断。
Why:1,需要花费脑力的事情,上如果不避免跳跃性假设有什么坏处?——会让我们的思维屈于曾经的某种特定习惯,导致在不同的场景中也使用同一种行为模式。 Eg: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之初,属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但是很多落后地区的人还在跳跃性的假设:只有考公务员才是铁饭碗,而灭掉了其他的可能如下海经商。 Eg:改革开放以前的大学,教育质量好,老师没有外面花花世界的纷扰,非常负责,潜心教学,学生只要按照老师安排的路走就行,但是到了现在,很多学生还跳跃性的假设:跟着老师走就有好的出路,但是现在已不比从前,需要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思考und设计自己的人生路线。
2,不需要花费脑力的事情上,跳跃性的假设有什么好处?——节省精力,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需要花费脑力的事情上。 Eg:对于跑步来说,就不需要思考,今天要跑步吗?要跑几圈?要在哪里跑?要不要和朋友一起跑?…,结果想着想着,好累,明天再跑吧!!! 这类的问题,想得越多,不但会浪费自己的精力,而且会让自己打退堂鼓,干扰自己的执行力。 (当然,如果要选择哪种健身方式是需要花费脑力思考的,那是属于做计划的阶段;而思考刚刚列出的这些问题是属于执行的阶段。做计划阶段,不能跳跃性思考;执行计划阶段,需要跳跃性思考)
How:(1)使用5W1H法。
第1步,思考:what and why,我要做什么,我要达到什么目的?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不能按照以前的哪种相似解法来使用(eg:我以前要练习爆发力,选择的是短跑,那这次我的目的是耐力训练,也许长跑就更适合,不可以跳跃性的认为短跑比长跑适合耐力锻炼)。
第2步,思考:who,是谁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和谁一起?(eg:不能因为曾经练习爆发力训练的时候有一个伙伴,觉得关系好,就跳跃性的认为练习耐力的时候他适合和自己一起练)
第3步,思考:when and where,我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执行我的计划?(eg:我练习爆发力的时候是在操场跑,那我练习耐力的时候就不能跳跃性的认为操场适合,也许山地跑更适合【这个是个人习惯】;事件上也许也有区分)
第4步,思考:how,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我以前使用的是另外一个计划,这次达到的目的和上次的有什么区别,相同点and不同点?就因为这个不同点,我需要修改那些计划,删掉那些计划,增加那些计划?……毕竟,不同的目的,过程也许有所差异。
(2)流程图法。每做一件事,都要在策划阶段制定好一个流程图,在哪里需要使用PlanB? 在哪里有其他的可能性? 这些可能性发生的概率有多大?……这样的可能性就像是岔路口,即使多年没有人走,当自己追着敌人跑的时候,他也许就选择了那条荆棘丛生的小路。所以,当自己把这样的“ 岔路口 ”在流程图上视觉化标注出来的时候,就会提醒、逼迫自己去想: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怎么解决?
实用边界:跳跃性思维适用于不需要花费脑力的领域,即,计划的执行阶段;不适用于需要花费脑力的领域,即,计划的制定、战略的拓展阶段。
A1:过去的经验、教训复盘,归纳总结。
大一第一次放寒假,没有回家,本着“ 锻炼自己 ”的目的,去了深圳 进电子厂打工去了。但是却没有学到东西。咎其原因:
1,没有多问为什么。受到以前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思想,觉得只要是“ 辛苦 ”,就是值得的,就是锻炼自己。于是我觉得,我进了电子厂,两班倒,每天11个小时,很辛苦,肯定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加之有了3k左右的工资,第一次赚那么多钱,觉得“ 值得了 ”。 其中我跳跃性的思考了:只要是辛苦,就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是具体锻炼什么能力呢?和我以后的职业目标有什么关系?可以为我以后的发展铺垫什么基础?人脉or资源or见识or沟通表达思维情商?……都没有,仅仅得到了几千块钱,而我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回报,忒少了,我看重的是对自己以后想要从事的职业有关的能力的提升。
2,听了一个学长说,从重庆远赴深圳打工,有——好——处。但是我却跳跃性的觉得,他是学长,不会骗我(即使骗了也跑不了多远)、他的经验比我丰富、我们到了那边不会被骗、工资可以按时给,而从没有思考过:他只是比我大两三岁的学生,他经历过什么,我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我不知道,他是否联系过可靠的厂家,我不知道,仅仅是因为他是学长,就觉得可信。结果,我们到了那边才临时联系厂家,最后还被坑了100000多……………………分钱!!!
A2:未来如何避免过去所犯的错误,将经验教训 “自我化”执行下去。
对于对人的判断力的提升,我有一个方法,明天(4.20)上午要去参加一场面试可以用一下:
目标:判断别人,提升自己判断人的准确度
步骤:在见到面试官的时候,通过对ta的气质与气场(ta不告诉我)来写一份简历,上面包括兴趣、爱好、特长、受教育度、身体健康状况、资金状况、月工资多少、婚否、性格怎么样、脾气怎么样……等等,然后在之后的实习中,旁敲侧击、察言观色验证自己当初的直觉判断:是否因为ta戴了戒指就认为ta结婚了?是否因为ta用的是iPhone7就认为ta有钱?是否因为ta人高马大就认为ta身体健康?是否因为刚刚看见ta训斥身边的下属就认为ta不好相处、性格暴躁?是否因为ta开口骂人过就认为ta没多少素质,二本毕业?……等等,然后比对自己当初为ta做的“ 简历 ”,有多少符合?
截止日期:明天上午12:00之前完成“ 简历 ”制作,实习完之后对此。
执行标准:将“ 简历 ”上列出的所有项目都依靠自己的直觉假设一个,并在之后的实习中逐一了解完。
作者简介:他叫王震卿,一个95后青年,爱运动、爱阅读、爱生活、爱拉芳(嘻嘻,不要想多哈,拉芳不是一个女生的名字哦),喜欢突破舒适区挑战不同的新鲜事物,喜欢结交各样的正能量朋友……
QQ:193-694-1016
微信:WZQ2020rsl
欢迎来撩……
网友评论
优点:
1、通过面试和实习观察来,记录自己的假设,验证自己的假设,把这个片段用绝了。厉害,祝你成功!
2、坚持使用四个结构来写I结构清晰。
3、A1的例子特别具体,辛苦就能锻炼自己,学长就不会骗学弟,这的确是会坑到自己的假设。
建议:
1、建议花功夫精炼你的I。如果你的目的是自我表达,那么把自己想到的完全写下来没有问题,如果你是要写下I来指导自己或者给读者看,那么,一定要突出重点,精炼语言。如无必要,勿曾实体。每句话都是为了让你的论点更好理解,更更有力。不满足这个标准建议删掉,写得多了反而冲淡主题。
2、I中的步骤要清晰明确。把怎么做,怎样才算做到讲清楚。你的I我看完还是有些不清楚怎么做。
3、A2的步骤要和I中一致,我观察到你的A2没有使用I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