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启迪孩子的敏感度及表达能力
存在的普遍现象:叫孩子时他听不见或者不理人或者表现出不耐烦,因为孩子的敏感度被电视、网络等破坏了,并且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随着西方东进,整个社会的敏感度、家庭的敏感度都在下降。反之,科技落后贫困地方的孩子敏感度却很高。肖先华老师在徒步黄河十四年中,在黄河沿岸的人家中看到了孩子的淳朴、厚道。家里男主人要招待肖老师,两个孩子马上去帮母亲剥葱剥蒜,干完后妈妈无意间抬眼,孩子马上问到“妈妈还要做什么?”妈妈只是指了一下灶台,兄弟俩一起去掏炉灰、担炉灰。招待完毕,母亲抬眼看向餐桌,兄弟俩就马上小跑过来收碗、擦桌子。孩子的敏感度来自于孝心。
游戏尤其破坏孩子的定力和敏感度。不能玩打杀、战争的可怕游戏。
孩子不爱学习、厌学的原因在哪里?伏羲教育顺人性、教人伦。孩子的人性就是爱玩。写作业磨蹭是因为没有盼头,后面还有事。要想办法让孩子在其中感受到快乐。家长要戒急功近利,推荐看陈大惠老师的《读书千遍》视频,端正心态。
择善友很重要。孩子无知、无定力,看不到朋友的不好,因为他身边无善友。要用善巧方便来避免孩子受其影响。孩子还不能分辨善恶对错,不好的孩子,不能跟他玩。
所以教自己孩子 也要教别人的孩子 做的事情 就被别的孩子看在眼里 孩子都是一体的 父母都是一体的 人是一体的
大德老师选择学生,如果看到他择友不善,会让他重新选择环境。
最好先入为主,通过德育故事树立善和美的标准。
由此想到一周一次的集体学习,团体的磁场和个人学习大不相同。
引导孩子说话、表达,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学必有师,但要有师承,跟定一个老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启迪孩子敏感度的路线:
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
案例:中秋节吃月饼
1.具体:吃之前的卫生 吃完的整理
2.半具体:说出吃月饼的感觉
引导孩子,什么味道、好不好吃、摸起来的感觉、酥、松软、掉渣。吃月饼时的心情?
3.抽象:吃月饼时想到了什么?
由此引申到,如何让孩子练习写日记?想想说说今天班里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
感恩老师,要不要给老师送礼物?在过去给老师送礼物是感恩老师教诲和给予慧命的一种形式。现在的人把这件事做的变了味儿,成了一种利益交换或贿赂。
案例(二)背了凡四训,已复习多日,说说自己的感受
举例(一)
提问:行善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么?
你行了什么善。最近开始行善了么?
没有做就不是真正的懂
告诉孩子这表示你还没有得到行善后的感觉
一定要让孩子做,然后听他说自己做的过程
教育孩子 读书只能明理,重点在于力行、落实,愿意去做。
【感想】孝行也要自己亲自去做
举例(二)改过很重要
提问:你有什么过要改?
你知道改过后的感觉么?
具体说事件,问他那是改了么?没有该得不到改过的感觉
改过 改过,改过之人是善人。重点在力行
【感想】找好处
举例(三)谦卑会好运
提问:你觉得自己做到谦卑了么?
常常生气的人算谦卑的人么?【我就常常生气,跟孩子生气】
这表示你还没有得到谦卑的感觉
信为道源 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真信和假信
信心是成就一切的要素,信心是能量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就是一种信心,是佛心的境界
读书重在明理,明理之后甘心去做。
总结:
从吃月饼的具体感觉 练习表达能力。孩子之所以听到问题像木头人,因为空了
经过引导后,才顺畅一些
进入半具体半抽象的表达能力
对自己熟读的书会说理
未力行在生活中,等于没读过
【重要启发】不能因为孩子能说就认为他懂事了,没做到就是不懂【我平时跟孩子讲很多大道理,很抽象,孩子学的很会讲理,对姥姥姥爷说的一套一套的,具体做起来什么都不会。我还觉得孩子不好,根本原因是我,说得多做的少。根源——眼高手低 妈呀这不就是我对牛的评价么?!】
平日尽量运用经句在生活点滴中
一定要写下感受!!
百善孝为先,日日的行善 才有机会改变命运
善行小富翁的目的 记录在一个本子中,父母每天看到孩子的善行,会练习提高对孩子的敏感度
虽然看到同学的优点却不学,因为有傲慢心,没有发现自己的不足 所以不是真的能欣赏别人的优点,必须练习
提高孩子的敏感度,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 源自长辈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