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放风爷是中国古代普遍流行的习俗。这一习俗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
清明时节放风爷,应是唐宋以后北方民间流行的活动。在古人眼里,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放风筝可以带走自己的秽气。
清明节后就过了东风的时令,不再放风筝了,所以,古人会在清明时,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面,然后等到风筝升到天空中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一年平安吉祥。
如《红楼梦》中便有李纨劝林黛玉放风筝的描写。李纨就劝黛玉说:“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
后来当紫鹃要去拣别人的大蝴蝶风筝时,林妹妹学乖了,笑着劝阻道:“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丢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
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记胜》中也把放风筝写得活灵活现:“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盆,轮毂相望。各携纸药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记载了当时倾城男女“各携纸药”,清明扫墓后施放较胜的盛况。
此外,清明时节,人们还有在夜间放风筝的活动。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