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每个人的目的不一样,或者出行前的认知、爱好都会产生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
女儿在第一次去北京之前是有期盼的,那时已上二年级(2015年),在学校学习过首都京的相关知识,心中已形成一定的“神圣感”。她喜欢坐卧铺,虽漫长,因备有足够零食、小玩具……反正能一路不亦乐乎。
有一次在住处对面吃饭,好像是吃的饺子,出来走在路上,是个年代稍长的小区门口,路上铺的水泥块(或叫路砖)不是很平整,墙角也有点脏,女儿有点小失望地说“北京怎么还这样呀?”,我知道这是打破了她心中对北京的描画:必定到处是高楼耸立、灯火通明、金碧辉煌……是各种好。我就向她解释,北京的“好”,吸引人在于文化历史、在于名胜古迹,在于它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当然她小,未必能全部领会。也告诉她,因为也是古城,人口流动性又极大,又这样那样不完善也难免,以后会更好……
因为是女儿第一次去北京,打卡性的出行是在所难免了,去天安门、故宫,走得多了,直吵吵累,然后爸爸还背了她一会儿;王府井、南锣鼓巷,好像就完全被“北京元素”的小玩意儿吸引眼球了,忍不住的买好几样东西,打算着回来送好朋友;最让我现在想起还觉好笑的是,在后海,她让爸爸陪着玩了滑冰车,从冰天雪地的更北方来北京滑冰(边儿上还有未冻透之处)?想想,还是小来着吧。
后来,我们再去北京,她见惯不怪地啥小东西也不买了,能攻略着去见识“不一样”的东西,也琢磨各个胡同的名字,也找网红打卡地……算是有过“深度游”的体验了,去798 拍照(前几年我一给她拍照就生气)、去潘家园见识了各种各样、琳琅满目好玩儿的东西、去三里屯看宠物吧、喝奶茶……今年我更是体会到她大了之后,各种攻略各种有主意,那种淡定又自信的神情……一点都没有我有时在面对“未知”时的那种慌乱。
可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经历,一些离开熟悉环境的体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不是单单为了打卡名胜,而是由见识、眼界而得的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