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分享读书心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今天的关键词是“瑞士奶酪式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整体看是一块完整的奶酪,实际上里面都是洞洞,也就是我们在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看似结构完整,实际上中间存在着许多隐蔽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将会导致学习更深知识时产生阻碍,无法理解新的知识。
考试可以说是所有教学过程中最好用,也最常用的一种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量化指标,初衷是这样的,但是后来慢慢就变味了,考试成了单纯的分数,及格就算通过的理论传递给了学生,让学生错误的认为只要及格就代表我这门课就已经完全掌握,不需要重新学习,这一点在大学之后变得尤为明显,因为他们没有试卷评讲这一环节,直接进入下一门学科,我就有此体会,靠着60分及格,多一分都是浪费的心态过完我的大学生活的,不知道你所在的学校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
一次考试决定一门课的掌握程度未免有点草率和简单,因为考试的内容不可能涵盖整本书的所有重要的知识点,这也是老师的无奈,很难取舍,同样学生也很苦恼,我会的都不考,不会的都在考,老师和学生似乎在进行一场博弈,甚至是对抗,并没有去追求一种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进步的和谐教育环境,这是我对现在教育的一种担忧。
考试题库要不要公开?试题要不要讲解?考核的方式是否只有考试一种?学生为啥不能拿满分?及格线要不要提高?分数代表的知识掌握百分比还是你通过一门课的通行证?这些问题可能一下子无法再此一一展开来讲,只能表达我的个人看法,如有冒犯,请见谅。
1、考试题库应该被公开,考题是检验学习的工具,只有不断地重复练习,才有可能被掌握和记忆,即便是死记硬背,也会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其次题库公开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重点,自主去寻找答案,这岂不是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吗?
2、试卷要评讲,评讲的过程也是记忆加深印象的过程,相信大家初中高中的时候都经历过,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就是在讲解错题的过程不断地被加强,理解和消化。如果缺失了这一环节,不会的依然不会,会的也会被遗忘。
3、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随堂练习,章节测试,学生点评,知识竞赛,学生讲课,课后实践等等,不要局限于一张考卷,考核形式的多样性会减弱学生对考试的一种敷衍和抵触心理,改变他们对考试的目的的转变,是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非评判是否成为优秀学生和评比奖学金的唯一标准。
4、及格线保留,但是不再是作为一门课通过的门槛和通行证,有错误代表学生有知识盲区,针对性的复习可能没时间,但是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毕竟考试内容都出自课本和课堂笔记,加上互联网的普及,纠错很容易。小学生有假期作业,为啥大学生没有?我的想法是把各科的试卷进行下发,让学生在假期进行整改和学习,开学重新进行考试,如果分数达到90分以上勉强通过,如果达不到需要重新学习和考试,这个时间需要业余时间进行,不仅可以让学生不会因为假期把知识遗忘,还可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考试不再是为了及格,它的意义不在那么重要,学生不畏惧考试,因为它什么都决定不了,就像体检,数值是为了让你明白你的问题出现在哪儿,要如何改善,变成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