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写过几篇对家庭教育的思考短文,可能更多一些“鸡汤”的味道。只是因为最近时常听一位心理学导师(心理咨询师)的直播,听到了很多孩子在初高中阶段休学、抑郁,又有一些孩子在大学毕业后选择躺平的故事,深感孩子的问题的根源更多的源自养育关系,基于原生家庭。所以不禁感慨,家长的学习与成长必须前置,不能等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才恍然大悟,又或追悔莫及。于是,有感而发,倡导家长的知行应先于孩子的成长。
确实来说,这鸡汤有些不好喝,甚至有些人看后,都觉得没必要喝。(有这么夸张吗?那么多孩子不都是没问题吗?我的孩子很听话有什么好的?)所以笔者认为,家庭教育行业市场很大,但“鸡汤”却不易推销。在应试教育焦虑面前,家长对自我成长的需求并非刚需,投入一些资金进行学习——喝一碗鸡汤好像并不紧要;还是吃好“应试”这碗干饭更加重要。钱要花在刀刃上,让孩子学习,给孩子买书,为孩子报课,对家长来说更加实际,眼前利益来得更快,掌控起来更容易,看得见摸得着。
但是,有时候“快就是“慢”,想让孩子快点返校,快点复学;成绩快点追上某某,常常会适得其反。一个现实而可悲的案例:一位妈妈对着自己的孩子说“你就是死也要回到学校去”,结果孩子就此逝去了。这几年此类事件屡有耳闻,上海的跳桥事件,武汉的跳楼事件,历历在目。
这类案例比较极端,却实在令人警醒。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百分之百。
悲剧事件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家长和孩子的情绪为何至此,何解?
行文至此,鸡汤依旧。下面上干货,今天上的是“预制菜”,吃着方便些,色香味也俱佳。
最近细读了一本书《看见孩子》,收获不少,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学习笔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家长面对孩子发脾气,该如何面对与处理呢?
下面的笔记供大家学习参考:
内容援引于《看见孩子》一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思维导图如有引用,请联系本人。思维导图如有引用,请联系本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