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分为二十一章,反映了孔子很多思想。如强调礼数,讲究礼仪,主张以身教民,反对空言说教,提倡谦虚之德。
1、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②以天下让,民无得③而称焉④。”
注释: ①泰伯:周文王的爷爷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周文王是季历的儿子②三:多次③无得:不知该怎样④焉:他,指泰伯
译文: 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道德最高的了。他屡次把天下让给弟弟季历,老百姓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赞他。”
2、子曰:“恭而①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ǐ②,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③。君子笃④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⑤不遗⑥,则民不偷⑦。”
注释: ①而:这节中的而都表示“却”的意思②葸:怯懦,害怕③绞:尖刻④笃:忠诚,忠实⑤故旧:老朋友⑥遗:遗弃⑦偷:冷漠无情
译文: 孔子说:“一味恭敬而不用礼来作为指导就会疲劳,小心谨慎而不用礼来作为指导就会畏惧,勇敢无畏而不用礼来作为指导就会作乱,心直口快而不用礼来作为指导就会尖刻。君子忠实地对待自己的亲族,那么老百姓就会兴起仁厚的风气;君子不遗弃自己的老朋友,那么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
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①予②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③深渊,如履④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⑤!”
注释: ①启:看,视②予:第一人称代词③临:面临,临近④履:行走⑤小子:学生们,弟子们
译文: 曾参生病了,召集自己的弟子,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说:‘战战兢兢的,就好像面临着深渊一样,就好像踩在薄冰上一样。’从今以后,我才知道自己可以免于伤害了!学生们呀!”
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①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②容貌,斯远暴慢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④,斯远鄙倍⑤矣。笾biān豆之事,则有司存。”
注释: ①问:探问,问询②动:修整,修饰③暴慢:粗暴和放肆④辞气:言辞温和⑤鄙倍:鄙,粗野;倍,同“背”,悖谬、错误
译文: 曾参生病了,孟敬子探问他。曾参说:“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在上位的君子注重的礼仪之道有三点:修饰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放肆;端正自己的脸色,就可以使别人诚信不欺;自己说话时言辞与语气和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野和背理。至于笾豆之类的礼仪细节,自有主管人员负责。”
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①,实若虚;犯而不校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注释: ① 有若无:有知识就像没知识。是指虽然自己知识丰富但不骄傲自满,目空一切,依然谦虚地认为自己知识掌握得不够②犯而不校:犯,冒犯;校,同“较”,计较
译文:曾参说:“有能力的人却向能力差的人请教,博学多闻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一样,充实却像空虚一样,受到冒犯并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努力做到这些。”
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①之孤,可以寄百里②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③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 ①六尺:古代的尺很短,六尺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三十七厘米左右。用六尺指小孩,古代一般指十五岁以下的小孩②百里:指代国家③夺:动摇
译文: 曾参说:“可以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令寄托给他,面临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而不能够动摇他的志向,这种人是君子吗?这种人是君子。”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①弘毅:心胸宽广,意志坚强
译文: 曾参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自己的责任,不是担子很重大吗?他奋斗到死才能停止,不是路途遥远吗?”
8、子曰:“兴于诗①,立于礼,成于乐。”
注释:①兴于诗:振奋由于诗歌。翻译时,将因果关系互换成现代人容易接受的顺序。后两句是同样的道理。
译文: 孔子说:“诗篇激发人的志气,礼节坚定人的德操,音乐陶冶人的性情。”
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 孔子说:“老百姓可以驱使时,就任随他们行事;老百姓不可以驱使时,就应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去做。”
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译文:孔子说:“好勇却憎恶贫穷,这种人会作乱。对于不仁的人,如果痛恨得太过分,就会造成祸乱。”
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①观②也已。”
注释:①足:值得②观:看,重视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周公旦那样的才能和美质,只要骄傲而且吝啬,其他的方面也就不值得看了。”
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①,不易得也。”
注释:①谷:古代以谷米来当做做官的俸禄(现代的工资),这里用“谷”指代“做官”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三年,还没有当官受禄的念头,这是难得的。”
笾:biān(名)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果实、干肉等的竹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