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耶稣的“天父”,是犹太教中那位力克海神、大败巴力的战神耶和华 (亚卫) 么?——即那位因其至高无上的神权而令人屈服的唯一的神?
似乎耶稣并未如此说过,而是说^[1]:
Know that God wants neither sacrifice nor prayer, but peace, concord, and love among you.^[2]
不是威猛的、强力的,而是温和而仁爱的。在耶稣那里,“天父”不再是原始的自然泛神观下的 id 的外部投射,而是 id 本身,是圆融的心灵,不再有所投射:^[3]
My Father is not flesh, but spirit. I live by Him; I always know that He is in me……
但耶稣的“天父”与犹太教的耶和华一样,是唯一的、至高的:
……Him alone I honor, and for Him alone I work, expecting reward from Him alone.
然而这不再是民族自尊心的过分体现。^[4] 而是一种实在的精神 (与其说是一种实在的精神,毋宁说是一个实在的办法)。这精神庇护着他,不论他享福还是受苦,激荡或是无聊——它是断万难之利刃!正是在这里,此一精神胜过了万有,还有什么是必需的呢?难怪说,圣徒仅需要一把竖琴就够了。^[5] ^[6]
这个实在的精神 (办法),是耶稣一次“心灵的实验”(沙漠中跋涉,或漫游) 的产物。^[7] 在勒南的书中,这一段被几句话带过了。然而在托尔斯泰的书中,这一情节则成了开篇和转折。
[1] 英文引文皆引自《Gospel in Brief》(托尔斯泰)。
[2] 在第七章:
忍受与退让无所不能,心灵的纯洁胜于武力,这观念确实为耶稣所独有。
[3]. 勒南在收尾处也强调了这一点。“该撒的当归于该撒 (疑为恺撒?),上帝的当归于上帝。”肉体的福份来自于罗马帝国,而精神的福份则来自于“天国”。在“天国”中没有精神的苦难,但并不表明没有肉体的苦难。实际上,沙漠中的耶稣比宫廷中的皇帝更接近“天国” (或者说,既在“天国”中了)。
[4]. 例如《以赛亚书》。
[5]. “竖琴”应该是指左边那一个。
[6]. 见《宗教经验之种种》(威廉·詹姆士),具体位置我记不清了......
[7]. 见《Gospel in Brief》,第一章。
categories: book-review, metaphysic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