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记得第一次见到贾姨是什么时候,提起她几乎每个同事都认识,之所以都认识,是因为贾姨很“特别”。
贾姨今年70多岁了,身板硬朗,思维清晰,说起话来颇有水平,身边熟悉她的人说贾姨在原单位是个“有知识”的人,所以她的言谈举止、着装气质不同与其他的老太太。
上周我去工作室走访,一进门,贾姨嗓门洪亮的欢迎我,一个怀抱向我伸过来,贾姨的手暖暖的,却握起来很有力道,或许是多年要强的行事风格练就了她性格中的一份果敢,即使上了年纪仍然可以从一个握手中传递出那份透在骨子里的坚定。
如果我知道那是和贾姨此生最后一次肢体接触,我一定不会匆忙的握手后就去查看要讲的课件,我会好好的亲热的深深的抱一抱她。
同事小楠说,贾姨是个很讲究的老太太,有一次穿了一件新的真丝衬衣,在店铺柜台前和几个员工说,这是我女儿刚给我买的新衣服,2000多块钱呢,女儿真孝顺。大家夸贾姨有福气,培养了一双有出息的儿女。
今天零晨两点,贾姨给远在北京的儿子打了个电话,她告诉儿子家里着火了,儿子跟她说:“妈,你啥也别管,赶紧穿上衣服去门外,我打119。”贾姨哪里是个啥也不管的人啊,家里只有贾姨和老伴,贾姨的老伴患了轻微的老年痴呆症,火正是从老伴的房间着起来的,等消防员和120到达,发现贾姨倒客厅窗户下,老伴躺在安全的另一个房间里,一个瘦小的老太太硬把比自己重很多的已经昏迷的老伴从着火的房间拖了出来,她也许是拼尽了最后一口气,然后停止了呼吸,也许是救老伴的过程中吸入了大量的浓烟而窒息。
讲述这一切过程的是贾姨生前的伙伴晓玲姐,晓玲姐在电话里几次泣不成声,贾姨昨晚23:00的时候给晓玲姐打过一个电话,她说自己有事没有去参加包饺子活动,实属不应该,自己应该起好带头作用,下次一定要准时出席……那个电话里最后一声的再见,成了最后一次的道别。
贾姨是市场伙伴心中的宝,不仅因为她上了年纪,还因为她身上那份难能可贵的正能量。
她的嗓音洪亮并不是老年人听力退化,而是她习惯用坚定的语气告诉你:没啥学不会的,我年纪大了都能用手机下订单,只要肯学就能搞懂。
最近听她说话似乎缓慢了很多,不是因为她“老糊涂”了,她是在脑子里排逻辑搭起谈话的架构,她努力让自己的表达用到最新的时髦词。
她在线上参加双十一的“秒杀”,她在网上学着搭配定制精华,她说“长客会”这一期签约到期后她还要继续续约,她真的是一个太“特别”的老太太,同年龄的老人大部分在“颐享天年”,而贾姨每天和一群创业的人在一起,乐呵呵的说:我能行,没有什么不可以。
微信群里有人发出了上周日的合影,大家说: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没想到这张照片竟然是我们和贾姨最后的一张合影。
那张照片是我拍的,那天我说:咱们来一张2.0版的创业照。所以大家摆了不同造型,贾姨或许不太明白2.0版的照片怎么拍,却不妨碍她在镜头前仍旧笑得很自信。
那天的贾姨应该是开心的吧,那天的贾姨也是不甘心的,她说自己在手机上怎么操作都总是失败,但她不会放弃,还要好好的搞明白。我没有问她到底是哪里操作失败,我想随后再单独和她说,比如她再来公司的时候,我会好好问问她,帮她在手机上操作一下,毕竟当天时间太紧张了,其他人还有要说的话,当时的我只是觉得老人家不会用很正常,也许在别人手中是一个很简单的操作在老年人手里都会是个障碍,所以,应该不是个技术上的大问题,但是我忽略了,对贾姨来说,我们手中的简单在她那里真的是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啊。
我不会再等来贾姨来问问题了,我不知道逝去对贾姨来说是不是一种安息,但对生者来讲,她的离开留给我们的是众多的遗憾,我知道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后悔没有多抱抱她,没有多听她说说她的难题,没有替她解决一下那些我们眼中的小问题……
我写下这些文字,并不是为了让自己内心好过一点,遗憾和离别本是此生时常要面对的课题。
只是我在今天的难过中越过记忆听了听内心的声音,身边总会有事情和人在生命匆忙的奔波中提醒你,趁还有机会请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趁时光还在请善待你自己,趁岁月未老请珍惜每一个当下,趁我们还在请把那些逝去的灵魂保留在文字里。
记录,是我们不遗忘的一种方式。
贾姨,一路走好!安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