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成长中有多种身份,学生、工作者等,大部分都要经历为人父母的过程。而在面对孩子成长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怎样的教育能让孩子发展更好?孩子如何才能更爱学习?等等。我们寄希望能够更好陪伴孩子成长,但有时有感到很无力,如何才能真正的助力孩子成长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生涯视角下几个助力孩子成长小妙招?
一、家长焦虑的原因。
从孩子出生时,我们就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有时会担心孩子吃不够,睡不好啊,会影响身体发育啊;当孩子慢慢长大,希望孩子多学知识,养成好的习惯啊,担心未来会输在起跑线啊。陪伴孩子时,我们不知不觉中会有很多的担心,担心原自我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其实,这样的担心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一种焦虑。
为什么会如此的焦虑呢?原因是我们在寻找一种安全感。希望能通过一次性搞定来获得安心。我们总在希望能够有简单的办法能够孩子自己能够自己很好的成长,例如主动穿衣、吃饭、学习,自己考好的大学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踏实,安心。其实,没有所谓的简单办法,或者称为一次性搞定,我们的性格、能力不能和场景进行机械的匹配。例如,我能不能称为“好妈妈”啊?能不能把孩子教育的更好呢?这是把我们的能力和陪伴孩子成才进行了机械的匹配,这是一种僵化了的错误的认知。我们期待自己能够称为“好妈妈”、“好爸爸”,这样的期待过于追求一种确定性了,结果会限值我们的能动性。当没有实现“期待”或者而‘愿望’时,我们会产生不安、会焦虑。
那们怎样才能化解焦虑呢?我们要做的是关注当下。我们期待本身需要我们持续的学习、持续的成长的。没有谁天生就会做父母,我们都是在陪伴孩子成长时,慢慢的在成长,在学习如何成为“好妈妈”的。我们更多关注当下孩子的成长,慢慢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二、助力孩子成长妙招。
1、[鼓励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没有鼓励,孩子的行为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没有归属感。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与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孩子在0岁—6岁时,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敏感期。一周左右时,看到大人吃饭,他也会伸手主动抓食物,自己尝试着吃饭。这时,可能我们会说,孩子还小,等大一点再让他自己吃。其实这正是孩子尝试自己吃饭的敏感期。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给孩子放置好食物、鼓励孩子去自己吃东西。当孩子弄得满地都是食物残渣,弄脏衣服时,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那些让孩子感受到失败的言语或者行为。“你看看,衣服、地上都弄脏了,”,‘小笨蛋’。我们要学会将事情和人分开。孩子动作不熟练,只是缺少练习,经验不够,完全与孩子能力无关。
如何做到真正鼓励孩子呢?
(1)避免羞辱或者过度保护的行为。
“你还小,等你再大一点就会自己吃饭了”,这样的话语,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有时还会说“小笨蛋!”,有时是玩笑话,也会让孩子感觉到不舒服,对于大三四岁的孩子可能就会感受到是一种“侮辱”。“我来帮助你吧”,在孩子没有同意时,家长主动帮本应该孩子可以完成的事情。这既是一种过度保护,也是一种不信任。
(2) 学会鼓励。只要我们表达对孩子的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就是鼓励孩子。孩子第一次学走路,跌跌撞撞的,我们可以说:“宝贝,你能够自己走路了,很勇敢,妈妈相信会越走越稳定。”孩子从鼓励中获能量,会越来越相信自己的。
我家二宝最近一个月在学习游泳。对于五岁三个月的二宝来说,有些困难。开始,很兴奋。但到中期,慢慢卸掉辅助工具时,他退缩了,不敢了。“妈妈,我不想游泳了!”。我鼓励说:“二宝,我们曾经一起爬过很多大山,二宝都很勇敢,不拍累、都爬到了山顶,这次妈妈也相信你,一定会能够很勇敢的,越游越远的。”就这样,二宝从只能游几米,到慢慢游到25米。二宝开心的说:“妈妈。我是不是爬到山顶了!”。这就是鼓励的力量,孩子获得了家长的认可、支持,重新获得认知了自己,相信自己,而获得成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生活中有些孩子喜欢追求完美,例如,五六岁的孩子在搭积木,在努力后,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很气馁,说:“我不搭理,他们不好玩。”。我们常说:“这模型搭建的太好了!”,对于孩子来说,这并不是鼓励。孩子有过度雄心,有更高的目标,妈妈的赞美让人感到生气。他相信自己不可能完美的做完一件事情,妈妈的赞美是在讥讽他。这时,我们应该怎样鼓励呢?“我很高兴,你让我看到了真实的坦克模型,真不错!谢谢你所做的。”简单的话语,可以引导孩子从关注“做出完美的成就感”转移到‘做出贡献的满足感’。
孩子在成长中需要更多帮助来重新评价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我们要鼓励孩子,引导特曼敢于尝试并愿意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取得成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父母的爱最好通过不读鼓励,让孩子学会独立、勇敢生活,在生活中敢于不断挑战。这需要我们要表达出不间断的信心和信任,这能够帮助孩子克服童年的任何困难。
2、成就事件激发动力。
(1)发现孩子独特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在陪伴孩子成长时,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独特的品质,用全新的视角看待孩子,给予鼓励,孩子获得了良好的评价,由此产生了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提升孩子的自我认知,激发进一步探索,发展。
二宝在两周半时,洗漱后陪我一起洗袜子。稚嫩的小手,动作不敏捷,但看到他自己成功洗完后的兴奋,我说“二宝,今天尝试着自己洗袜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棒!”这就是一次成就事件,孩子获得成就感后,很愿意自己洗漱。在不断鼓励下,二宝慢慢学会自己洗脸、自己刷牙!有时候还自己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觉察发现,我家二宝喜欢这样的鼓励,所以在生活中常常用鼓励的办法,去激励他。当我们换一种视角去观察孩子时,会发现一些不易被发现的亮点,及时予以赞许,强化,主动创造成就事件,帮助孩子成长。
(2)成就事件打卡。生活中,有时间能够陪伴孩子,及时创造成就事件,有时可能孩子不在身边,例如,在幼儿园或者跟随爷爷奶奶。在晚睡前,陪伴孩子聊一聊,回顾一天中最值得开心的事情,或者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也可以帮助孩子觉察自己的进步,提升自我认知。
最近一段时间,我常常用这样的聊天方式来帮助二宝觉察自己。晚睡前我问:“二宝,今天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事啊?”,二宝说:“妈,最开心得是和果果一起游泳,跳水。”,“那你觉得和以前比有什么不同吗?”,“不一样了,以前得拿着A字板(辅助工具),今天不用,直接跳水,我进步了。”。在我引导下孩子觉察了自己的进步,而且还感受到进步带给了他很多的快乐。“对啊,这是你今天的一次成就事件,要记住哟!”。
每天回顾孩子的成就事件,类似打卡,能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在努力中不断突破自己,提升信心,可以激发孩子不断进取。
3、随时、随地、随人进行多维度“关联”激发动力。
在陪伴孩子时,有些时候讲大道理,年龄小的孩子不理解,十来岁的孩子会充当“耳聋”,不起什么效果。其实,很多时候可以随时、随地、随人进行多维度的“关联”,发掘更多潜能。
在陪二宝读《十万个为什么》时,读到宇宙中行星时,会有很多的问题,我会慢慢讲解,同时还传递了一些职业信息。“二宝,有好多问题妈妈也不懂,科学家也不明白,这些可以在你长大了,通过学习去探索,去研究啊。这些就是天文学家的工作。”陪二宝用彩泥做细胞模型,他很喜欢听我讲细胞,喜欢自己随意画细胞图。还有讲关于“新冠病毒”的知识,如何传播、如何预防,似乎能听懂。“二宝,你也可以研究怎样做疫苗的,帮助我们预防疾病。”二宝听了,非常开心。
一天晚睡前,我问:“二宝,你的梦想是什么?”,二宝说:“妈,我的梦想是长大做天文学家、生物学家。”。我觉察发现,原来和他说过的各种职业的特点,他理解了,记住了。更重要的是在他内心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在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不固定地点)、随人(因人而异)、随事(根据不同事件),和孩子聊天时进行“关联”教育,当把事件和孩子联系起来是,事件才具有了意义,孩子也才觉察自己和事件的关联,觉察和世界的关联,觉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时,不要焦虑未来会怎样,而是更多关注当下,从当下行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都是成长的契机,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创造一个个成就事件,提升自我认知。激发孩子不断挑战的勇气,建构梦想。在生涯视角下助力孩子成长。
什么是生涯教育呢?
生涯教育:就是看到孩子的成长,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并能够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生涯包括三个维度:准备,成长、唤醒,家庭是开展生涯教育的基地。
教育的最高形式就是渗透到生活中。生涯,即使生活。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的对孩子进行生涯的教育,引导孩子更准确的认知自我,建构梦想。相信孩子,相信我们自己,相信相信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