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年间,四川有个人名叫吴思远,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个性直爽为人仗义,可就是嗜赌成性,一碰到赌局,就迈不开步子了把什么事都抛诸脑后。
他家里并不富裕,家中父母又年迈多病,为了给父母治病到处和亲戚朋友借钱,可是天不随人愿,父亲终究是没能熬过来,在一个寒冷的早晨突然离世,而母亲原本身体也不好,在老伴去世的打击下,也没过多久就悄然离世了,留下孤零零的小俩口子,在生活上艰难的挣扎着,而面对父母办丧事的费用吴思远也是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原来仅剩下的那些靠东借西凑的看病的钱 也都被他输出去了,现在连给父母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了,无奈只能硬着头皮又去找舅舅借。
吴思远的舅舅李为功是个举人,家境富裕,经常接济他家,如今外甥遇到这么大变故,二话不说立刻借给他二十两银子,渡过眼前这难关。
吴思远兴奋的拿着借来的银子回家,到村里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在经过邻居家时,没想到忽然听到里面传出吆喝声。
![](https://img.haomeiwen.com/i29172397/34e4c54ff7567c92.jpeg)
邻居家经常设有赌局,他一听声音就知道是经常在一起赌钱的朋友,立刻窜了进去。他看着别人赌的那么开心那么刺激,心痒难耐,见赌注都下点特别大,想着:要是下几注赢几局那什么都有了,””但回过神来想到手里的银子是给父母办后事的,万一输了,父母的丧事怎么办,还是不情不愿地回了家。
回到家后,想到隔壁正堵的热火朝天,他百爪挠心,怎么都睡不着。
一直挨到半夜,见妻子陈氏已经睡熟,他悄悄爬起来,拿上银子抬脚就走。当他走到外屋时,看到父母的灵堂,左思右想,还是回了屋。
可是他嗜赌成性,怎么忍得住,心里盘算着,只拿五两银子去,万一输了不还有十五两吗,足够给父母办后事了。
想到这里,他取出五两银子,这次没走大门,从窗户跳了出去。来到邻居赌局上,可还没有玩两局,五两银子,输的精光。
他觉得可能是自己上几局牌运不太好,或许下几局牌运可能就好了呢?想到这里,他又跑回家拿了十两,很快又输掉了。他打算拿着剩下的五两去翻本,妻子陈氏这时候正好醒了。
得知丈夫把借来的钱快输光了,陈氏怒不可遏,阻止道:“这可是从舅舅那里借来给父母亲办后事的钱,别说以后没脸见舅舅,你对得起还躺在灵堂上的爹娘吗?”
吴思远不是那听不进道理的人,这时候也是追悔莫及,在妻子面前连抽自己嘴巴,哭着骂自己不是人。
可是银子已经输掉了,后悔也没用,剩下的钱已经不够给父母买棺木,于是他在夜里把父母遗体用布包裹,草草埋葬。
他知道,舅舅一定会来家里祭奠母亲,实在没脸面对,于是丢下妻子离家出走了。
几天后,舅舅李为功来到吴家,发现妹妹的遗体已经不在,才知道外甥做的那些好事,又听说他两脚一跺,撇下这一烂摊子,啥事也不管离家出走了,更是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李有功破口大骂,可事到如今骂有什么用,只得让吴思远的妻子陈氏带他到坟上祭奠。
![](https://img.haomeiwen.com/i29172397/7fdfbae648e65920.jpeg)
祭拜完后,李为功在坟地附近转悠了好几圈,突然喜上眉梢,大笑道:“这地方是风水宝地,旗叠火星,彭通将来一定能立功疆场,最迟五六年,他就能做将军,至少五品官位。”
陈氏听了李为功的话,有点不相信,李为功看陈氏一个人在家,肯定要受苦,送了他十两银子后离开。
吴思远从家里跑出来之后,漫无目的四处游荡,听说汉中府今年大丰收,便想到那里谋生。
途经宁羌县时,吴思远遇到了一个人,自称在家里被恶霸欺负,打伤了恶霸逃出来。
吴思远看他这人个性直爽,又都是一个人在外,同病相怜,便和他一起上路。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人的老实爽快都是装的,在一天夜里,趁他睡着,把他的包袱行李全都偷走了。
这下他分文没有,不得已只能乞讨为生。
也是他命不该绝,有一个从甘肃来的客商,担心一个人行路不安全,想找个人作伴,见吴思远身材高大壮实,便想和他搭伴上路。
吴思远已经沦落到这种地步,听说他愿意带上自己,大喜过望,表示一文钱都不要,只求能有顿饱饭吃。
等这客商到了目的地,为感谢他一路上的照料,格外给了他几两碎银。
吴思远手里有了银子,觉得漂泊在外总不是个事,便想回家,可在回家的路上又不小心把银子丢了。
经历了这么多,吴思远心态崩了,大声哭喊道:“这是为什么呀,难道是老天爷惩罚我,不让我活?”
虽说到了这个地步,但总要活下去,他只得继续乞讨。
有一天,吴思远乞讨来到一个县城,路过一个庄子时,在路上捡到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些金珠首饰,还有二十多两银子。
他心中窃喜,觉得上天总算开眼了,这一定是自己命不该绝。
吴思远怀里揣着包袱走了没多远,七八个捕快突然跳出来,拦住了他的去路。
原来是几天前县里刚发生了几起盗窃案,知县下令限期破案,捕快们四处搜捕窃贼,见吴思远是个外乡人,便围上来盘查。
几个捕快从吴思远身上发现了包袱,怀疑是他偷的,把他带到庄子前的土地庙里询问。
吴思远说是在路上捡的,可是捕快们不信。
捕快们在县里盘查了好几天,一点窃贼的影子都没有发现,正发愁没办法交差,现在遇到了一个外乡来的乞丐,他身上又带着来历不明的包袱,便想把他定为窃贼。
吴思远不承认盗窃,捕快们便把他剥了上衣,吊起来拷问。吴思远百口莫辩,被打得实在受不了了,苦苦哀求捕快们给他来个痛快。
![](https://img.haomeiwen.com/i29172397/8454570748f7160b.jpeg)
吴思远捡到的包袱,是庄上的林员外家的大女儿丢的,是她婆家的东西,林家人正派家丁四处寻找。
林员外和女儿左等右等不见家丁回报,突然一个家丁跑进来说道:“大小姐丢的包袱被一个乞丐捡到了,正好被捕快们撞见,捕快们说他是窃贼,现在正把他掉在庙里拷打,已经快打死了。”
林员外听后大怒,骂道:“这帮家伙,县里刚发生了盗案,他们肯定是为了交差,想把乞丐打成窃贼,带我去看看。”
林员外带着家丁赶到土地庙前,看到庙门紧闭,从里面传出凄厉的哀嚎声,让人听了心惊肉跳。
林员外让家丁翻墙进去把庙门打开,指着捕快们呵斥道:“你们这些人,诬陷良民为盗,并且私行拷问,难道不知道王法吗?”
捕快们也不是善茬,捕头站出来给林员外行了个礼,低声下气说道:“林员外是不是弄错了,这人是个江洋大盗,在咱们县里犯下了多起大案,我们正在拷问他的同伙,员外还是回吧。”
林员外说道:“我的家丁说,有人看到他捡了我女儿丢失的包袱,可你们却说他是江洋大盗,那好,现在那个包袱还在,我先把丢的东西说出来,如果和包袱里的东西不一样,那他就真的是贼。你们看怎么样?”
林员外马上把包袱里的东西详细说明,捕快们说不是,林员外让家丁抢过包袱查看,果然和他说的相差无几。
到了这时候,捕快们再也说不出什么,赶紧给林员外赔礼,求他千万不要把这事告诉知县老爷。
林员外明白,阎王好过小鬼难缠,拿回自家丢的东西就行了,没必要得罪他们,于是答应不会把事说出去。
捕快们得到保证,纷纷感谢,迅速离开。
见吴思远被打得皮开肉绽,站都站不起来,林员外让家丁把他抬回家,找了郎中给他治伤。
伤愈之后,吴思远感激林员外救命之恩,请求留在林家做仆人,林员外答应了。
林员外有两男三女,小女儿名叫闺英,长得眉清目秀貌若天仙,还没有许配人家。
有一天,闺英小姐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到在绣楼后窗边绣鸳鸯,偶然间向下一撇,看到旁边的树下,正卧着一头黑灰相间的猛虎。
闺英小姐立刻被惊醒了,醒来之后觉得奇怪,好像一切都很真实,于是来到后窗向下张望,发现梦里的那只老虎竟然还卧在原地,吓得她向后退了好几步。
过了片刻,她缓过神来,怀着好奇的心情慢慢走到窗前,再向下看,发现卧在树下的不是老虎,而是家丁彭通。
闺英回到闺房仔细思量,彭通难道是老虎化身吗?如果是的话,那他以后一定会大富大贵前途无量,我要是能嫁给他,说不定将来能做个诰命夫人。
想到这里,她羞赧难当,自己好歹是个大家闺秀,怎么能有这种想法?
可她转念又想,刚才做得那个梦,一定是上天的安排,如果吴思远真的是富贵命,自己要是错过了,那岂不是辜负了上天的美意?
她思来想去踌躇良久,取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几个字。
写完后她立刻后悔了,把纸撕了,撕了也后悔,又写了字,然后又撕掉。
反复几次之后,她终于下定决心,把一件首饰包在纸里,走到后窗向下观望,这时候躺在树下的彭通还没有醒。
过了一会儿,吴思远醒了,坐在地上伸懒腰,这时闺英故意咳嗽了一声。
吴思远听到咳嗽声,抬头一看,见是小姐站在窗前,正冲着他笑。
他不敢相信是小姐在朝他笑,还以为是自己睡眼朦胧看错了。
就在这时,从楼上落下一个东西,正好掉在他面前,他赶紧捡起来,发现是一个纸团。
他打开纸团一看,纸团里包着一付同心戒指,纸上还有字,上面写着:二漏后以花梯上楼。
他又惊又喜,赶紧抬头看,却见窗户已经关上了。
吴思远怎么都想不到员外最宠爱的小姐竟然会抛纸团约见他,使劲扇了自己一巴掌,感觉到脸上火辣辣地疼,他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他兴奋得无以言表,盼望着天能早点黑,早点到二更。
好不容易挨到二更天,彭通来到小姐的绣楼前,发现楼门大开。
他急忙顺着楼梯上楼,来到小姐闺房,发现屋里亮着灯,只有小姐一个人,正手托香腮,若有所思。
吴思远是个粗人,不懂那些花前月下的情调,见此情形,哪里还忍得住,扑上前一把抱住了小姐。
闺英连忙推开他,小声呵斥道:“到那边坐。”
吴思远赶紧乖乖的坐到旁边。
两人面对面坐了好久,闺英一直不说话,吴思远实在忍不住了,刚想站起来,只听闺英说道:
“我让你起来了吗?我可不是你想得那样轻贱的女人,是看中你将来一定能有一番作为,所以才委身于你。可这毕竟不和礼法,我担心你以后得志,会将我丢弃。”
吴思远赶紧说道:“只要小人以后能有长进,一定明媒正娶。”
闺英听后一言不发,吴思远站起来,表示要在神明面前发誓,闺英点了点头。
吴思远随即跪在地上起誓:“我吴思远以后要是辜负了林氏……请问小姐芳名?”
闺英答:“我叫闺英。”
吴思远继续说道:“如果将来辜负了林氏闺英……”
不等吴思远说完,闺英的纤纤玉手便捂住了他的嘴。
吴思远拉着闺英的手,继续把誓言说完,然后站起来,趁势一把抱住了她。
闺英说道:“别急。我俩虽然是私合,但也不能过于草率,至少要喝一杯合卺酒。”
吴思远笑着答应,可是他不善饮酒,闺英再三劝酒,他也劝闺英喝,两人喝得大醉后就寝。
潮水褪去后,闺英说道:“相公这个年纪,肯定有结发妻子吧?”
吴思远撒谎道:“没有。”
闺英说道:“如果没有妻子,那你肯定还有过别的女人。”
从此两人经常偷偷约会,林家其他人竟然全都蒙在鼓里。
一个月后的一天,吴思远见闺英穿着一双新鞋,问道:“这是你自己做的?”
闺英说道:“不是,是我大姐做的。”
吴思远听后呵呵直笑,闺英问道:“你笑什么?”
吴思远说道:“之前我捡到你姐姐丢的包袱,里面有一双鞋,瘦小可爱,我对自己说,这是谁家妻子的鞋被我捡到了?如今你是我的娘子,今天又看到了你姐姐的鞋,就好像见到了你姐姐的脚,所以才笑。”
闺英听后立刻拉下脸来,撅着嘴说道:“还敢笑,这是我大姐做的鞋,不是她的脚。你看到大姐的鞋,就好像看到了大姐的脚,难道你还想看看我大姐的脚不成?”
吴思远见闺英生气了,连忙道歉,哄了好半天,说老爷叫他还有事,赶紧离开了。
有一天,吴思远又来到闺英闺房,看到桌子上有酒有菜,问道:“今天这是怎么了,还给我准备了酒菜?”
闺英坐在桌旁一言不发,吴思远看她满脸愁容,眼里含着泪,赶紧问道:“是不是我今天来迟了?老爷有事找我,我脱不开身。”
闺英说道:“不是。这顿酒菜是专门为你准备的,我们在一起半年,如今就要分别,特意准备了酒菜为你送行。”
吴思远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赶紧询问,闺英说道:“你难道甘心永远在我家做个下人,难道就不想有个出头之日?”
吴思远说道:“娘子说的是,男子汉大丈夫确实应该有所作为,可是我该做什么好呢?”
吴思远说道:“我听你说过,你是军户,应该去投军。”
吴思远说道:“从军倒是可以,可是想要飞黄腾达却不容易。”
闺英说道:“我父亲与一位游击将军是莫逆之交,我已经学着父亲的笔迹为你写了一封推荐信,你拿着信去,他一定会重用你。你明天就起程吧。”
说到这里,闺英已经泪如涌泉,吴思远赶紧劝她。
闺英拿出一个包袱递给吴思远,说道:“我存了十多两碎银,你拿着做盘缠吧。”
一夜耳鬓厮磨,天很快亮了,闺英说道:“你该走了,如果以后有所作为,别忘了捎信给我。”
吴思远问道:“你我的事一直瞒着老爷,我给你写信,你怎么才能拿到?”
闺英说道:“我早就想好了,庄子东边有一位梅妈妈,从小把我带大,你把信捎给她,她会转交给我的。”
闺英说完,催促吴思远赶紧走,两人恋恋不舍。
三年之内,吴思远便以军功升到参将,立刻请上司做媒。
林员外见是至交好友做媒,随即答应,等到吴思远送闺英回娘家,林员外才知道,乘龙快婿竟然是自己从前的家奴彭通。
当晚,林员外派了一个老仆在外偷听,只听吴思远说道:“得知我升官的时候,你高兴吗?”
闺英说道:“确实高兴,但没有现在这么高兴。”
吴思远大笑道:“别人娶的都是处子,我却不是,我可是吃亏了。”
闺英说道:“别人都是把妻子娶回家后才知道是不是处子,你却早就知道了,你还敢说自己吃亏?”
老婆婆把听来的话告诉林员外,林员外没想到两人早有私情,怒不可遏,可是又无可奈何,只能忍下怒火。
有一天,吴思远和闺英喝酒,不小心说漏了嘴,告诉她自己早有结发之妻。闺英听后并没有生气,她早就怀疑他还有别人,于是详细询问情况。
吴思远把从舅舅家借的钱赌输,被妻子痛斥,以及将父母草草埋葬的事如实告诉了闺英。
闺英听后大怒,说道:“陈姐姐真是宽宏大量,要换了是我,当天就打断你的腿。”
吴思远听后大吃一惊,没想到闺英竟然会生这么大的气。
吴思远因为有军务外出,要一个多月后才能回来,闺英见家里女仆不够用,雇了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子做佣人。
闺英很快发现,这个女人举止不俗,不像是寻常人家女子,好奇之下询问起了她的来历。
女子如实告知,说自己的丈夫问姓吴,名思远,四川人,他是为了寻找丈夫才来到这里的。
闺英听后大惊失色,仔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真的是丈夫的结发妻子陈氏。
闺英问道:“公婆去世时,姐姐是不是说过,让父母黄土覆面是大不孝?”
陈氏问道:“这是我和我丈夫之间的事,夫人怎么会知道?”
闺英说道:“我不是别人,我和姐姐嫁的是同一个人。”
陈氏听后不敢相信,闺英给她拿来新衣服,然后穿衣打扮,将她称作姐姐。
陈氏说道:“就算夫人说的是真的,也不必这样。”
闺英却说道:“尊卑有序,上下有别,礼不可轻废。”
等到吴思远回来,闺英告诉他,已经把夫人请来了,吴思远同样不敢相信。
很快,几个丫鬟簇拥着陈氏出来,吴思远一看,果然是结发妻子陈氏,大喜过往,再三感谢闺英宽容大度。
后来,吴思远带着两位夫人衣锦还乡,重金酬谢舅舅当年的周济之恩,吴思远的一生也算是因祸得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