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从四五月份就感觉不舒服,但儿子正是高考关键期,高考后,又是查学校、报志愿,又是接受祝贺、准备大学物品,一直不得闲,所以一直托着未去医院检查。8月21日,送孩子回来一检查,乳腺癌,必须马上切除乳房,夫妻两人一下就蒙了,怎么就得了癌?怎么到了必须切除的地步?即使如此,两人也担心刚上大学,远在北京的儿子无法接受,连续化疗、放疗都没跟儿子提一个字。
放假回家的儿子听到妈妈得病的消息,非常难过,但看到妈妈情况稳定(正接受第四次放疗、化疗,此时已过了反应就强烈的时期),心情便也舒展了些。
昨天朋友老公下班后没做饭,要了两个菜,一个丸子汤,一个辣炒大肠。丸子汤很合儿子口味,三下五除二,一气干掉了丸子汤。这下爸爸有点上火:丸子汤不辣,媳妇能吃;辣炒大肠,媳妇没法吃。知夫莫若妻,老公脸色一不对,朋友便立刻示意他不要发作,事后自己跟儿子聊。
朋友老公还向我提到,几家朋友聚餐,儿子不管不顾地自己干掉半只烤鸭等情况:这么大人了,怎么就不懂基本礼节?怎么就不懂得疼人?
夫妻两人因工作早上六点就出门,晚上六七点才到家。孩子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三毕业,都是自己上学、放学,自己照顾自己,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推荐生。高中三年住校,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大学。自立能力不错,品行也端正。为什么这样的孩子却不懂礼节,不懂得疼人呢?
我们的孩子离“生活”太远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是穷人家的孩子从小目睹和体验了父母的辛劳和生活的困苦,更能吃苦,更懂得奋斗,能更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在当今社会,我们换一种说法“参与生活的孩子早当家”。在外语学习上,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叫“浸泡式教育”或“浸入式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都在第二语言环境中度过,学生在全外语环境中感受、学习、运用第二语言,更利于学生掌握第二语言。要想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懂礼节,有爱心,就要让我们的孩子参与生活。
如果每天都是我们把饭端上餐桌,孩子坐下就吃,他们如何知道一顿美食需要花费多少心思?如何懂得孝亲敬老?如果我们与亲朋交往,只在吃饭时,才将孩子喊到桌旁,我们又如何奢望孩子能懂礼节,知谦让?
懂礼节、有爱心也是需要学习的,让我们的孩子参与生活,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学习常识、礼仪和爱,在参与生活中收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