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分离真的是无所不在啊,简直像一张巨大的蛛网,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刚开始,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房间里看太傻,用书中指出的反义词练习,好像很容易学会的样子。其中还有一条辨认分离的金标准:能带来平静的是合一,除此之外都是分离。恐惧是分离,期盼也是。内心是否平静容易真切的感受到。
何况我自认为自己是个淡泊的人,虽然工薪阶层跟豪华奢侈沾不上边,但在自己条件范围内,我也没有去追求那些所谓的高档,我不在乎开啥车,背啥包。在我眼里都一样。
但当我走进人群,遇到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后,我发现,我竟然没有一次不分离。
面对一件事情,我总是自以为是地拿着自己的“尺子”,忍不住去发表意见,去评判。也许是过去的惯性使然,也许是不想让别人发觉我的“不合群”。
花絮一
朋友去给她妈妈买鞋,要去买20元一双的。我第一反应脱口而出,为什么不买品牌的?质量好,轻快舒服,一脚蹬也方便。近八十岁的老人,腿脚不利索,鞋很重要啊!
我这样说,其中一个原因是,我的朋友平常自己穿的都是名牌,怎么给妈妈买东西,就便宜的就行?
我一路都在思考自己的行为。首先鞋就是鞋,不应该有区别,自己喜欢就好;再之,我有意无意在内心对朋友做了一个行为评判。朋友是个很孝顺的人,她自然有自己的想法,我怎么能强加于人呢?
根本就没有对与不对,好或是更好啊。
花絮二
一个同事告诉我个八卦新闻,单位有位离异女医生被人网暴,流出不雅照片,文字不堪入目。
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当个耳旁风听听就完了,而是相当积极地表示惊讶、叹息、惋惜,当女主被评判“恶心,不要脸”的时候,我竟然默认了,顺道把那个网暴人的缺德鬼(我又贴标签评判了)也给骂了一顿。
当我有那些表现的时候,我发现了另一个我站在我身后看着我。可我就是当做不知道。真心控制不住。
这些分离都是我当时就能意识到的。也许还有隐藏的分离,我现在只能认识到这些了。
花絮三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来一件事。
有一日群主发表了一些言论,是关于一些社会现象的,群主的意思我理解是,既然我们身在这个世界体验,应该对社会有所作为。不能置若罔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此,体验便有了价值。
我当时正顺着这个思路思索着,看到一位群友与他发起激烈的讨论,其中一句话让我惊讶:“这个群还不如散了呢!”
我当时不能理解,群主的那些话有这么严重吗?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讨论类似的事情呀。
直至我又翻开太傻天书,看到“攻击的陷阱”一节,忽然有点明白了。书我是已经看了一遍的,竟然忘光光了,看来当时是根本没有理解。
在我们讨论社会的某些现象时,难免会带入某种情绪,或是评判,或是攻击,从而掉入分离的陷阱。这与我们要走出分离的目标相悖啊!
我不禁佩服起来那位群友,反应如此聪敏。
既然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社会现象,都是人类思维模式的投影,那么若要改变,我们就要停止向外的追逐,用合一,用爱,去建设自己的内心。若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世界就会随之改变。
你在这个世界上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肯定不是却解救什么痛苦的人民,你看到没有任何痛苦真的存在,你在这个世界唯一要做的就是做好你自己。
还有很多的生活细节,例如去市场买菜,我依然要货比三家,挑挑拣拣,贵贱我倒是不打听,因为差也差不多少。但是当虾爬子150元一斤的时候,我肯定是选择不买的……
我们既要过好当下,又想拥有美好未来。
如果用分离的思维模式,不断地分辨事物的好坏对错,有意识的追逐,就会不断地制造问题。越追逐,越想要,越匮乏。相反,不想、不琢磨、不选择的时候,就是用自己真实的本性在创造,既而创造美好。
这个世界本身是个分离的世界。我们在这里,就是要通过体验、认识分离来体验、认识合一的。所谓“先入世,再出世”。
所以分离本身不是错,是我们体验自己的工具。分离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我们没有必要惧怕。
只是有的人在这条路上反反复复地走,出不去,离不开;有的人经历了分离以后,认识了分离,并决心要走出分离的沙漠。
从分离回归合一,是太傻外在的指引,也是我们内在的驱动。
但是走出分离,却是相当的不容易。太傻的生活原则,说起来轻飘飘,做起来难。
要想过好当下,在当下保持合一,必须进行平衡分离的锻炼。要想理解一切,接受一切,必须站在更高的维度才行吧。我目前对于分离,还需要努力地辨认。
但也许,只要一个字就可以解决。那便是爱。最傻最傻的爱,完完全全的爱,不作任何分辨,毫无区别,毫无保留,毫无私心的爱。
但是这样的爱,又如何能做到呢?似乎又陷入一个循环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