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中是有定数,昨晚上拿出一张宣纸,半生半熟,比较长的。然后正好啊,看到一本前几天买的旧字帖,上面有首诗,这是苏东坡的作品,被称为天下第3行书。花了点时间临写完一遍。
写出东坡自贬到黄州之后,寒食节的苦雨和七情之中的至哀,同时也是在困境之中看见希望的曙光,所以作品临写的时候自己觉得很多地方不到位啊,边抄边写,有的时候笔势都是完全是错的,只是注意了一些节奏和字的大小。终于写完了之后,冥冥中好像早已注定,刚刚写完内容也就到此结束。
感觉这似乎是遭逢一场苦雨,秋天的。这场人生苦戏后是如此的充满着诗意,而且很有传递开去的韵势,所以在这也把它写出来,随随便便的三两点感触。
不管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还是天下第二行书祭娅文稿,还是这第三行书寒食诗帖,(另也还有十大行书的说法,但以这三大行书说法是作为经典)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并不是什么标准的定本,草稿而已,里边还都有点错别字,修改的痕迹处处可见。这也意味着性情之所钟,所以古人的许多信札日记,他其中必然的显出了他真正的味道,和庙堂谨书是不一样的。更见真性情,也更符合书法自然之道。
这种感觉我们也可以细细的体会一下,当然临写的很不好,在这晒出,希望几十遍之后当有更好的感觉,可以说数百载后两条汉子,终遇到了彼此,相视一笑,谨记于江湖册言,你好苏翁呐,再见苏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