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按照逻辑规划出来的吗?
“十年以后,你28岁,那时你是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大明星,同时出了一张专辑。”
“那么你27岁的时候,除了接拍各种名导演的戏以外,一定还要有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
“25岁的时候,在演艺事业上你就要不断进行学习和思考。另外在音乐方面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23岁就必须接受各种培训和训练,包括音乐上和肢体上的。”
“20岁的时候就要开始作曲,作词。在演戏方面就要接拍大一点的角色了。”
这是周迅《光有梦想不够,要想想十年后的自己》里面,与老师探讨人生打算时,老师与周迅对话。我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周迅可以按照这么清晰的节奏去展开人生,实在是太棒了。
这几年,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籍以后,我发现人生里的无常多了,而人生里刻意的规划少了。周迅的这篇文章就是扯淡(我想当然以为周迅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别说十年后,就是五年后的社会变化太快,一个人再厉害也不可能在中国当下的背景下规划十年后的事情。
今天再次阅读周迅的这篇文章,我的感受又不一样了。这位老师很可能问过很多人同样的问题,这个“10年规划”也应该和很多人讲过,可是只有周迅成就了,而且只有周迅写下了这段话。其他人哪里去了?
在听到这个答案以后,周迅做了什么事情,承受了什么,遇到了什么,我们无从知晓,或者贵人相助,或者众叛亲离,或者苦苦支撑,或者顺风顺水,或者平平淡淡。我们知晓的是,周迅写到“我希望十年后的自己成为最好的女演员,同时可以发行一张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写到“我始终记得,十年后我要做最成功的明星,所以对角色我开始很认真地筛选”。
我不确定周迅最开始就这么想,还是功成名就后总结或者观察后得出的规律,至少这是周迅---一个事业有成的人认可的规律。
周迅通过文章告诉我们,多想想自己十年后的自己会怎么样,“有梦想不够,有规划也不够,勇于踏出第一步至关重要”。
人生发展完全没有规律?
这一点,我完全不赞同。
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四十九岁知天命,看尽岁月流逝,看穿沧海桑田。三个贵族学校的男孩子,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也基本是按照预定的规划继续留在富裕阶层。孤儿院居住的孩子,一直重复痛苦,无法很好地生存与享受生活的快乐,除非拥有稳定的婚姻和家庭。只有一个农场的穷小子,牛津大学毕业后移居美国,实现阶层与命运的重写。
生命的底色会影响着自己,而生命的经历又会带着自己走向新的可能。
稍有规划而又按照生命节奏来回怎么样?
看看《人生七年》里14个不同家庭的孩子的命运轨迹,看看《寒门再难出贵子》里的规律,首先去了解他人的命运发展,这是自己最应该先做的事情。看看自己与其中的哪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阶段的某个人类似,看看他们的命运发展。认识自己很重要,认识这个世界一样甚至更重要。只有在这个世界里摸爬滚打过,你才知道你到底是谁。
接下来,如果可以的话,看看自己掌握了什么资源、有什么样的机会、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自己可以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梦想,很好,“有梦想不够,有规划也不够,勇于踏出第一步至关重要”。根据自己的梦想,现在就开始去做一点具体的、实在的、有价值的事情。这条路会很苦,可是请务必坚持走下去。因为你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
请一定要想办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正常的人际关系,也包括家庭关系。这是获得人生幸福的关键,也是得以生存的关键。
请一定要想办法团结一起可以团结的力量和资源。
如果可以的话,请一定不要放弃。
�io>�o�pu�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