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月,就是母亲过世三周年的忌日。没能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至今让我我心里还隐隐作痛。
母亲下葬头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早晨,雨住了,但天还是阴沉沉的。邻居几个老太太来拜祭母亲,他们拉着我的手,哽咽说“你娘真是个好人,才60多就就没了真可惜了的,你看,老天爷都不乐意了啊”
-1-
母亲是个好人,这是所有亲戚朋友和乡亲们的共识。母亲兄弟姐妹七个,姥爷又早早离开了人世,全家人生活的困苦可想而知。母亲和大舅二舅早早帮姥姥承担起了养家重任,在那个只能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年代,生活的重担让母亲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想起小时候在姥姥家,吃饭时总是有三样馒头,白面馒头是姥姥和我们这帮小孩吃的,玉米面的是舅舅、妗妗、姨他们吃的,高粱面馒头是给狗吃的。谁要是拿错的了馒头,绝对会得到母亲的训斥的。
勤俭的生活使母亲练就了一双巧手。为了省点钱,我们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小时候调皮,有时不小心把衣服挂个洞,母亲总是细细的缝好,而封口处不是看不出来,就是变成了一朵花或者一个小动物。母亲做的鞋,针脚密密的,即结实耐穿又非常舒服。小时候不懂事,老想着穿双买的球鞋或者皮鞋,没少让母亲生气,现在想想,买来的鞋哪有母亲做的鞋好哇!如今何处还能找到母亲做的鞋啊!
由于母亲的针线活好,邻居老太太们有点需要缝缝补补的,都是找母亲来做,母亲是来者不拒,总是放下自己的活,先把她们的活做完。
母亲做的一手好面食。老家每年正月十五有点年灯的习惯,寓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甜甜蜜蜜。年灯是用黍子面做的。黍子面软,很多家做出的年灯都是软软乎乎在那儿塌着,像睡着了一样。而母亲做的年灯,总是鹤立鸡群般挺抖抖的在那儿站着。母亲做的馒头,既白又筋道,闻着就香扑扑的,应该是我这辈子吃到的最好吃的馒头了。所以,小时候村子里谁家有个喜事,面食是少不了母亲的。
母亲跟父亲成家后,父亲兄弟姐妹六个,也是一大家子人,母亲与一家人和睦相处,没跟谁红过一次脸。爷爷奶奶临终卧床不起时,母亲喂汤喂药、拆洗擦身,无微不至的照顾。奶奶半身不遂,手不能动了,吃饭除了让三叔喂,就只让母亲喂了,别人喂饭她是不吃的。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孝顺、孝顺,不是你给老人买衣服买好吃的给钱花就算孝顺了,还要让老人开心,别惹老人生气,这才算孝顺”,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
母亲那一代人,正好赶上了文革。外公家和爷爷家都是地主阶级,所挨的批斗和受的气可想而知。
母亲不善表达,无论谁让受了气或者碰到不乐意的事情,总是隐忍着。母亲常说:‘有些事忍忍就过去了,何必闹得个鸡飞狗跳呢’。大舅退休后开始信佛,做了居士,母亲听大舅的话,也开始信佛,每天都要抽时间念佛。这以后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母亲就说“这是在还债、在消灾呢!还的是过去的债,消的是未来的灾”
2013年五一母亲出现贫血,那时我正好放假在老家,就把她送到县医院住院看病。这时大舅来看母亲,就问母亲“你知道你的病是怎么得的吗?”母亲说不知道。大舅就说:‘你的病是受气得来的,心里有气不说出来,自己忍着,就忍出病了,以后改改吧’
后来我把母亲接到天津来看病,住在血液病研究所。每晚我在医院陪着母亲,母亲因看病耽误了我工作,常常自责。每逢六日,我们带着女儿在医院陪母亲,我女儿大大咧咧的,什么事都问,什么话也说,我老婆就吵她,告诉她不能这样没有城府,什么都说。母亲每到这个时候就拦‘孩子说就让她说吧,有些事说出来总比憋着好,我这病还不是憋气憋出来的,孩子的性格挺好’
母亲隐忍了一辈子,临终又怕拖累儿子,出院后坚决让我把她送回了老家。
-3-
2014年,离国庆放假还有5天的时候,一早接到四叔的电话,母亲住院了,让我抓紧回去。没等到我赶到家,母亲就撒手人寰了。这成了我一生的疼痛。
哀思吾母,已别三载,儿欲敬养,今亲安在;
母在世时,孝顺四老,和睦亲邻,教养儿孙,乐善助人;
母在世时,勤俭持家,劳作不止,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母病之时,儿心拳拳,投医问药,求神拜仙,徒劳无功,无力回天;
谨遵母教,善处世事,正直做人,兄弟团结,妯娌相亲,夫妻相敬,严管儿孙;以慰吾母,下世承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