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作者: 顿笔 | 来源:发表于2020-08-04 16:59 被阅读0次

>> 具有多少科学知识与人的道德尊严以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关系。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完全可以是有德性的,而一个有知识的人却不一定是有德性的,而且是道德而不是知识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 在认识论问题上,康德主张“调和”经验论与唯理论。他一方面同意经验论的原则——一切知识都必须来源于经验,另一方面亦赞同唯理论对经验论的批评——对科学知识来说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它们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

>> 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而主体则为知识提供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形式,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是经验的,但就其形式而言则是先天的。

>> 与这种“独断论”不同,康德主张在对事物下判断之前,先来分析我们的认识能力。

>> 知识的基本单位不是概念而是判断,因为单纯的概念不能构成知识

>> 判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析判断,一类是综合判断。

>> 所谓“分析判断”指的这样一类判断,在它之中判断的宾词原本就蕴含于主词中,是从主词之中抽出来的,例如“物体是有广延的”

>> 因此当我们说“物体是有广延的”时候,广延原本就蕴含在物体之中。

>> 这种A=A的分析判断是先天的,亦即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判断,但是由于宾词本来就在主词之中,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因为它并没有给我们的知识增添新的内容。所谓“综合判断”就不同了

>> 综合判断指的是宾词是后来通过我们的经验加在主词之上的,例如“这朵玫瑰花是红的”,其中的“红”并不是从玫瑰花中抽出来的,而是我们经验的结果。

>> 由于这种判断为我们的知识增添了新的内容,所以只有综合判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 综合判断”还可以划分为“后天的综合判断”与“先天的综合判断”,惟有“先天综合判断”才能构成科学知识。

>> 知识可以分为质料与形式两个方面。质料是通过后天的经验所获得的知识内容,使这些经验质料构成知识则是主体认识能力的工作,因而主体的认识能力就构成了知识的形式。

>> 如果科学知识具有普遍必然性,这种普遍必然性就只能有一个来源,那就是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

>> 主体的感性直观能力有两个方面,一是经验直观,一是先验直观,前者是后天的质料,后者则是先天的形式

>> 感性的直观形式是什么呢?

>> 康德认为是空间与时间。通过空间外部事物的经验被给予我们,通过时间内心的意识活动被我们所经验。因此前者是外直观的形式,后者则是内直观的形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bw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