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一九六一年金秋的阳光,
一群少年走进向往已久的校场。
大多来自共同的母校,
人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刚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
青春在身体内如春潮激荡。
我们坐进青瓦白墙的四间教室,
新书散发出诱人的书香。
我们聆听和蔼长者的谆谆教导,
我们紧盯俊秀老师的激昂脸庞。
飞进知识的花园,
我们似小蜜蜂一般欢唱。
为继续试验新学制的设想,
一九六一年下半年同坐一室的我们,
次年开春后进入不同的课堂。
两种学制比赛的重任落在我们稚嫩的肩膀。
一九六二年夏天赣江的突发洪峰,
吞没了樟树不少乡村田庄。
地势较低的校园,
也难逃这要命的灾殃。
洪水退后投入灾后自救,
清扫教室,凉晒图书……
我们升入初二的课堂,
如饥似渴吞下新的知识食粮。
一九六三年学雷锋号角吹响,
他成了亿万青年学习的榜样。
校园外学雷锋红红火火,
许多同学上了光荣榜。
度过一个个难忘日夜,
我们一边刻苦学习书本知该,
也定期到工厂农庄拜访,
做新型劳动者就是我们的方向!
一九六四年夏天的某个日子,
结束初中学业的可爱同窗,
依依不舍相互道别,
奔向人生新的考场!
六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
七十五六岁的老人呵,
难忘青年时代的迷茫与激昂,
更愿永葆青春的力量!
二O二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二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