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个石匠人名叫石,他前往了齐国,来到了曲辕这个地方。在那里,他发现了一棵当地人视为神树的栎树。
这棵栎树非常巨大,前来观看和祭拜的人数量也相当可观。
这个叫做石的匠人并没有花太多时间看它,而是赶着路赶路。
匠人的弟子问道:“跟随师傅走南闯北,我从未见过如此壮丽的树木。师傅为什么在赶路时不停下来欣赏一下呢?”
匠人曾经说道:“那树木不值一提!它只是一棵没有任何用处的废材罢了。
无论是用来做船、做棺材、做器具,还是用来做屋门和屋柱,它都是一种极不实用的材料。因为它很容易损坏,所以用它做出来的东西很快就会磨损、腐朽。更糟糕的是,它还容易被虫蛀蚀,所以用它做出来的东西很难长久保存。
正因为它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它能长寿,活到现今。”匠人似乎认为,树木是一种毫无价值的产品,只能用于一些非常规用途。它的用途范围非常有限,而且它的品质也很差,所以它只能被用于一些非常特殊的场合。
在这种情况下,匠人似乎认为,树木的寿命能够长久,是因为它本来就没有什么用途,所以它不会受到太多的关注,也就不容易损坏。
晚君说道: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得到或失去,也没有绝对的好或坏,更没有绝对的输或赢。
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重性质。
就像栎树因为它的枝干不够坚硬,所以得以长寿,人因为他们的平凡而得以享受平稳的生活,这两者都是一样的道理。
《道德经》中确实说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强调了祸福的相互依赖关系,表明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人生的得失和祸福会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孙叔敖的人,他曾三次担任宰相,但三次被罢免了职务。
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他总是保持着相同的面容。
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你在担任官职时,为什么没有看到你兴高采烈地表现;当你被免职时,为什么没有听到你唉声叹气的声音?
孙叔敖笑着:
我无法决定自己是否担任官职,但可以让自己保持无忧无虑的状态,对于人生起落,大可不必过于纠结。
人生就像世间的一草一木,荣辱得失难两全。
一旦过分纠结于得与失,将会给自己带来心灵的伤害。
庄子曾经说过:“不因得到了什么而感到喜悦,也不因失去了什么而感到忧虑。”
“把所有的得到都看作是命中注定,把所有的失去都看作是人生经历。”
在这种情况下,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无需过于在意得失,因为它们的出现和安排都是最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