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这本书的很多观点很震撼。后来想想,也不是每句话都对,或者说适合每个人。
但是,有几个关键点作者说得掷地有声:
比如:外语并非简单的一门外语,它是世界的敲门砖,是金砖。
比如:很多机会是嵌套在一起的,这个没抓住,下一个更好的也就不会再来了。
再比如:我们拗不过“一万小时定律”时,不如打造自己的能力爆款,好像这样还来得更实际。
再比如:面对混乱的时代,不用太多准备(其实也没法准备),先坐到桌子上来,自己边呛着水也就边找到门路了。先坐过来远比准备更重要。
作为分享的最后一期,本来还有很多摘抄内容,但囿于文章长度,只能挑着放了,我无法保证这是最精华的。因为我眼中的精品也未必是你认为的精品。所以,如果感兴趣,还是看看原书,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思考!
最后提醒:尽信书不如无书,分析性的看待这些内容,不要生搬硬套。
我的分享只当是一扇美丽的窗户,透过窗户,先看看天空一角为先!
这些认知要变
缺乏智慧,体现在还在用“经验主义”来思考,觉得社会还是那个你毕业时候的社会,行业还是当年你理解的那个行业。
而当下的中国,正处在以互联网引领的巨大变革里,你再用过去的经验做未来的判断是最可笑、最懒惰的决策。
因此,我们最应该要摒弃的就是“经验主义”,太多人会死在自己过去的存量上。
“真正的大机会都出现在社会巨大变革的风口上,赚大钱的机会亦然。例如历史上每一次的生产力进步,行业的大升级、大转换,对应到金融上是巨大的加息和降息周期。在转换的风口,需要的是冒险精神和行动力,而不是精致的学历和骄傲的身段。”
对于未来职场,我们该放弃一种妄念:一生只想做一份钟爱一生的事业。
对于未来,下错注是一定会发生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发现走了一步烂棋后,能及时止损。
时间的选择
信息匮乏和信息泛滥,本质上是一样的。公众号是贼,偷光你的选择。
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懂得做减法。做自己时间的主角,不要做别人的配角,我们没有那么多朋友需要社交,没有那么多饭局需要你在,我们不需要你的热心泛滥。
生命是个逐渐剔除的过程。多花点时间在真正值得的人和事上。
不在趋势里的努力,都是瞎努力。
因为努力只是个战术,而洞见和判断才是战略。
在平稳时代,兢兢业业就可以了。而我们不幸处在这个经济转型、社会折叠的时代,这时候的战略眼光比战术重要太多倍。
年轻时候偷过的懒,都会在未来的岁月里加倍还。
如果你跑错了赛道,那么勤奋并不能换来颂歌,辛苦只能感动自己。
大家知道,我是环境决定论者。我相信环境对多数人的影响,是大到起决定意义的。
而职场上,我是平台决定论者。平台的差异,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是差不多起决定性的。
职场的年轻人,选择事业的时候,我觉得就两个方向,第一个是来钱特别快的地方,比如一年马上赚几十万、上百万,帮你快速完成原始财富的积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允许牺牲掉某些职场成长——因为财富上一个level,你的眼界、思考方式和格局,一般都会相应提升一个档次。这是真的。
第二个方向,就是尽量进入自己够不上、比自己能力更高级的平台。因为一个好的平台带给你的价值,远远不止是薪水那么简单,甚至有些好平台的薪水低于同行业。但是,你要想尽一切办法进去。因为你的薪水一年差几万块,其实根本没什么大的差别;但是好的平台,能带给你脱胎换骨的改造。
打造自己能力的“单品爆款”。
互联网营销有个思维,叫作“单品爆款”,品类不用太多,集中全部精力做到极致,就能脱颖而出。
作为自己唯一的单品,我们也需要集中有限的时间,把自己打造成“爆款”。
碎片化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极容易被诱惑、被分散,而一项核心技能,需要10,000小时的训练。这10,000小时你要分10年才完成,就是线性增长;而你专注了,就有可能指数增长。
生命中浪费生命、虚掷光阴、永陷贫困的三个大坑,就是:
莫名其妙地凑热闹;
心急火燎地随大流;
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其实每天吸引我们关注的大部分内容,只有情绪价值,没有观点价值,更没有干货价值。
信息匮乏和信息过载的本质是一样的。同样,选择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这是一个要做甄别和做减法的年代,因为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资源。专注一件事,布好一盘棋,做好一个闭环,才能在垂直领域做自己的单品爆款。
所以我不会建议年轻人白天上完班后,晚上去开个专车。不是说分享经济下赚点外快不好,而是因为开专车的附加价值太低,没有太多个人增值空间,你把一晚上的时间浪费在了一个附加值很低的事上,不值得。
没有任何歧视,这只是现实。如今在写字楼格子间的大多数小白领,若自己没有成长的思考和焦虑,做着上级分派的任务,盯着月底的薪水,本质上和端菜的服务生没什么区别——除了形式上,貌似更体面些。
大多数人,就是被这所谓的优越感弄废了。
在自我指数级成长的道路上,优秀的人会更优秀,平庸的人会更平庸。两条线,离开了交叉点,就只会距离越来越远。
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些战略上的努力,而不是战术层面的付出。不能自我增值的辛苦,统称“假辛苦”。
两个乞丐在幻想,其中一个说:“我要是当上了皇帝,我要饭时候的那个碗,必须是纯金的。”
我们何尝不在用职场上的乞丐思维呢?卖自己的时间换固定薪水的思路,终究是小农经济的格局。年薪没有达到百万级别的,你目前的薪水和时间成本比起来,终究还是便宜。
对于未来,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大一些吧!
关于外语
从土鳖到高级,差的也就是一门外语。
确实,不同的社会所孕育的文化影响了那一方的水土人情,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是一种情怀与气质。学习一门语言的更深意义,就是去接触感受它所带给你的文化冲击与影响力。
为什么说不同的语系能够体现你的气质,就好比普通话,还有形式多种的方言。你是南方温柔似水的女子,或是北方豪情洒脱的姑娘,你的性格气质早在你开口讲话的那一刻,就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你英语不好,那么你就很可能对英语的世界和产品不会产生很浓厚的兴趣,你就不会看很多优质的美剧,不会看很有才华的英语脱口秀,不会关注总统大选的演讲和辩论技巧。
因为你没有能力。
你很有可能错过一个很有意思、很丰富的世界,而只能在国内影院看没有什么营养的进口大片。
很多思维瓶颈,一门外语就能跨过去。
语言本身会禁锢我们的思维,这是语言学里的观点。这就意味着,当你只拥有一套语言系统的时候,你的思维方式,潜意识里也被语言所限制了。
有次我被叫去吃饭,认识了一个年轻人Dan。Dan虽然面庞青涩,气度却颇有大将风范,对着一大桌子混迹职场数十年的老油条,从容自信侃侃而谈。虽然他学历高、智商高,而且颜值身材俱佳,刚工作两年就为公司创造了上亿收益,但我夸他优秀还真不是因为这些。
重点是,他全程都是用英文讲的。
水平和TED(英文技术、娱乐、设计首字母缩写,会邀请思想家和实干家做演讲分享)脱口秀差不多了,肯定是native speaker(说母语的人)吧?没料到,人家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我问他,全场都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用中文讲。他带有一丝羞涩地告诉我们:“我一来就发现邻座那位朋友一起带来的父亲是没怎么学普通话的那一批香港人啦,然后对面的两位女士好像又不会讲粤语,所以刚刚那个场合只有讲英文才能让大家都听懂。”
不管我们如何多元地评价早期英国控制带给香港的影响,但香港人民对英文教育的重视的确让我感慨。西餐厅里用英文点单的老大爷,用英文给内地游客指路的清洁工阿姨,7-11里一口标准英文播音腔的职员……其口语能力之强,表达能力之高,令人折服。
行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你总能感觉到,不论年龄、不论身份,只要他一张口说出地道的英语,就会散发出超乎形象和地位的魅力。
这个优越秀得,我绝对要给满分。
学会表达,再谈实力。
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我有一句经验之谈,必须要说:学好英语,比学好什么都重要。
为什么?因为你未来的职业,可能和你学校里学的知识一点关系都没有,或者说,这些工作能力到了工作岗位再学也来得及。唯一需要你玩命砸时间、砸精力的学科,就是英语。
英语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了一项必备技能。讲不好英语,你有时甚至跨不进面试的门槛,那还谈什么在职场上一展实力呢?
抓不住展现实力的机会,跟没有实力,本质上是一样的。“抓住”机遇是展示实力的前提。
他说,没有英语,他根本不可能跨进那层社会,遇到那么多优秀的人。是因为英语,他才能突破自己的圈子,接触比自己厉害的人物,在接触他们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升值,慢慢也变得厉害起来。
机遇促进成长,成长造就能力,能力又会创造新的机遇。
姚明也带动了千万人在语言方面的成功,最近看了一支姚明拍摄的视频,讲述了几个奋斗者突破语言瓶颈,不断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的故事。我们看看人家是怎么“沉浸”的。
真正的高人不是你想像的样子
我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身边很多真正有钱的或者家世背景确实不错的人,往往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浮夸,反而特别低调,特别谦虚。
但是,同时又让你觉得,和你聊天的这个人,是见过世面的。
有一种人,想要全世界都知道他的低调。
一个人越是缺乏什么,越是炫耀什么,是真理。
如同审美上,真正有格调的照片,都是简洁的,只有越俗的照片,越需要更多的色彩去填充。
凡事不克制,就是不高级。
能讲究,能将就。
在我眼里,什么样的人算是见过世面呢?我心里的标准,大概这么三条:
就是说,我们能享受最好的,但也能接受最坏的。
谦虚。
一切想要证明自己是个大牛的人,最后都在证明自己的愚蠢。
优秀后,仍然真诚。优秀不难,真诚也不难。难的是,你在越来越优秀之后,仍然真诚。
低级的人玩技巧和套路,高级的人,最后只剩下真诚。或者说,真诚才是最高级的套路。
撕掉内心的伪装
我最近比较心仪的一句话是——你所谓的迷茫,只是赚钱太少。
经常有朋友和我说现在特别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要怎么走。其实很多人的迷茫,还抬不到因为梦想或人生意义、世界和平这个层面上,更多的就是因为赚钱太少了,快速增长的物质需求和鼓不起来的钱包之间冲突不断。我见过的那些真正的创业者,往往都是达到了财务自由后才来创业,希望能改变这个世界,或者实现人生更高维度的价值,他们成功的概率更高,格局也更大。
真的,反倒是有钱人,恰恰是没那么功利的那些人。
在这个时代,我们真正要警惕的,不是骗你钱的主,而是不知不觉掏空你时间的所谓“美好事物”。
朋友说的那句箴言——“每天逛知乎半小时,再看群聊半小时,上公众号半小时,就会成功地离梦想更远一点。”
一个人越缺乏什么,就越去捍卫什么。
以自己过去的经历来教导别人如何走未来的道路,终究是很蠢的表现。
是的,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失控的世界,来得太快了,让我们来不及消化,所以内心一直迷茫着。
除了新生事物来得太快,混乱的另一个原因是,变化太快,周期太短。
正确姿势之一:别想太多,先进去再说。
准备撅起好我们的屁股,用正确的姿势,迎接这个混沌的新世界。
什么是混乱,混乱就是稍纵即逝的好机会。
极端点说,一个人其实应该在自己没准备好,甚至可以说是根本就没准备的情况下,见到机会马上就行动。
她分享了一句话——“Sit at the table”,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坐到桌子上来。她解释说,对年轻人来说,遇到项目缩在后面,是永远不能成长的;一定要积极主动,坐到桌子上来,承担责任和风险,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哪怕自己不够资格。是主动和勇敢才让她在职场有了现在的样子。
机会这个东西,不是平行分布的,不是说错过这个机会,还有下个机会可以捡。机会是属于层层嵌套式的,你只有抓住现在这个机会,下个机会才会为你打开大门;这个机会没抓住,下个更好的机会也不会属于你。
所以,当你抓住一个机会,是要拼命的。很多时候,你错过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混乱就是常态,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混乱,在动荡的环境里,努力保持动态的平衡。
现代生活和职场,时间才是最宝贵的成本。与其把时间花在买买买的途中,真不如多看书、多思考,向牛人他们学习,进修考证,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注:以上观点摘自陈立飞《个体崛起--如何循序渐进地撑起自己的野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