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花开,一念花落。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养生包括养性、养心和养身。
其实,扰乱我们的不是纷扰的世事,而是不静的心。当我们能把一切外在事物剥离的时候,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真正享受闲适的生活。
内心恬淡的人,即使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也仍能悠然自得,没有一丝不适和不快的感觉。即使面对烦恼和生死,也能安然对待,心中不生一丝痛苦的波澜,这样的人生,并不需要吃穿玩乐这样的感观享受进行配合,一样会感到宁静和幸福。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看一个人内心的欲望是多是少,可以看他在不能满足欲望时,是否仍能安之若素,不会因此而感到不方便、抱怨和痛苦。
注重内心的修养
孙思邈曾经指出,长寿对大多数人而言有“五难”:名利难去,喜怒难去,声色难去,滋味难去,神虑难散。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愈是艰难愈要有耐心。就像流水那样,遇到阻挡就绕过去,绕不过去,便积蓄水量,漫溢过去。能力有限时,如小溪水淙淙不绝;能力大时,便汇成江。只有摒弃浮躁心态,人生才能淡定如水。
此心安处是吾乡。
信徒:希望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心静自然凉。
佛教断食真正的意义是在灵修锻炼上,因为断食的时候,人的身体用来消化食物的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大脑会比平时更加清醒。
知足常乐的自在生活
知止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劳动是幸福的。
心平气和才能内心强大。
【忍耐】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忍耐并非软弱可欺,恰恰相反,忍耐是心灵强大者的一种自然反应。忍耐是一种君子风度,是一个人胸襟博大的表现。能忍耐的人,往往可以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一个缺少忍耐力的人,很容易就被摧折,而有着强大忍耐力的人,则会在风雨中无惧而行,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容;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宽恕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宽恕,是心灵解脱的唯一方法。
布袋和尚曾说过一句话:“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由它自干了;你也省力气,我也少烦恼。”
如果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对方却不接受的话,那么那个东西是属于谁的呢?”
唐代诗僧寒山问拾得禅师:“今有人侮我、辱我、慢我、冷笑我、藐视我、诈欺我、毁我、伤我、嫌我、恨我,则奈何?”拾得禅师回答:“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他、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
弘一法师认为,“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
《黄帝内经》中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当人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从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所以经常发怒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而且易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常言道:“举得起放得下的是举重,举得起放不下的叫做负重。”
泰戈尔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时,你也将错过群星。”
过去已经过去,无论它是好是坏,对现在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它是美好的也罢,是痛苦的也罢,都不应该对今天的你造成困扰。过去是用来追忆的,现在是用来生活的,未来是用来憧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