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冰心


前几天一直想给父亲准备个节日礼物,一直没想好。
打电话问老妈,她回答:“都不缺,手表你过年不是给买了吗,鞋也买了,衣服就算了,前几次你买的样式他都不喜欢。”
“就因我常不在家,不知我爸需求,他又从来不说。”我推卸责任的说。
“上次买的鞋你爸特别喜欢,说质量好,估计一定很贵。他都舍不得下雨天穿。但真得都不缺,好好照顾好自己就好。”老妈还是没有给我答案。

虽然每周给家通次电话,但我们都是为了不让对方担心,彼此早已习惯说自己一切都好,让对方照顾好自己。但只要想到没在他们身边,一年回一趟家,不了解实际他们生活得怎么样,我就惭愧。因为我们都明白打电话和陪伴真得是不一样的。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周围人眼中的独立和好孩子。上学一路来升学考试,选什么大学,在哪工作,都是我自己决定的。以前我会认为父母相信我能做出正确选择,所以才会一直默默支持我。渐渐长大我才知道,只要是父母,除非你去犯罪,否则你做什么他们都支持。

《解忧杂货店》中追求音乐梦想的松冈克郎,坚持很多年依旧默默无闻。因奶奶的去世,克郎回了趟家。以前克郎一直觉得父亲是恨他的,因为自己辜负了父亲期望,没有继承从祖父辈留下来的鱼店,而离家去学音乐…回到家才发现,
他不知道父亲的鱼店快要关门了,年迈的他艰难的支撑着;
他也不知道父亲因家族反对儿子追求音乐,和别人发生了多少次争执;
他更知道父亲因心脏病住院好多次却不愿影响他……

但听到克郎要放弃音乐要回家时,父亲坚决不同意,并要求克郎和他遵守他们男人之间的约定:“打了败仗无所谓,至少你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否则不要回家。”
有人说,我们这么拼就是为了让自己成功的速度超过父母老去的速度。是的,但不能局限于此,更不能把它作为我们的借口。
《皮囊》里蔡崇达原以为自己忙于在外职赚钱就能让生病的父亲幸福,直到看到自己给父亲的唯一张照片被他摸到已经发白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恰恰剥夺了给父亲最好的东西。
以前听到给老爸老妈买的东西喜欢舍不得用的时候,我有一种满足感;但那天通完电话突然觉得有点惭愧,敏感“舍不得”三个字,是我回报他们的太少了。以前常会问我何时回去工作何时带个女朋友回家之类的,可能是我一直没有给他们答案,所以他们很久也没问了。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父亲一直是默默付出,无论我们多大,在他的眼里永远是孩子。其实那是因为我们不够成熟与强大,等到哪天父亲在你面前像小孩子,甚至在你面前撒娇,直接表达需要安慰的时候,那才是他最幸福的时候。
努力让那个时候来得快些!
这样才会让他们老得慢些!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