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成为天才的一万小时都干了些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3961324/d8a932008f461c43.jpg)
顶级厨师为什么不停地练习煎鸡蛋?
达·芬奇为什么不停地练习画鸡蛋?
成为天才的一万小时都干了些什么?
来来来,
停顿三秒,先思考这三个问题。
然后,我们继续。
002 寿司之神的传奇经历
日本有一位做寿司的师傅叫小野二郎,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叫《寿司之神》。
他做寿司超过55年,直到70多岁,还对寿司有很多新想法。
纪录片里讲小野怎么带徒弟:
跟他做学徒,首先必须学会拧毛巾,毛巾很烫,一开始会烫伤手。
没学会拧毛巾,就不可能碰鱼;
然后,要学会用刀、料理鱼。
十年之后,徒弟才能煎蛋。
纪录片里的学徒说:“我练习煎蛋很久了,以为自己没问题,但在实际操作时,却不断搞砸。他一直说‘不行,不够好!’”
十年的基础训练完毕,一名学徒终于够格煎蛋,却发现自己似乎永远无法满足师傅们的标准。
他又花了4个月,经历200多个失败品后,做出了第一个合格的煎蛋。
小野二郎说:“这才是应该有的样子”!
终于承认这名学徒为“职人”时,他高兴的哭了。
如果是你,你能清晰地说出那200个失败品的不同吗?
能说出那200个失败品和唯一的合格品之间,微妙的临界点在哪吗?
小野二郎可以真切地判断 - 来自他的微观体感。
为什么花10年学习拧毛巾、用刀和料理鱼?
为了建立精微的微观体感。
003 套路易学,而体感难立
回到开头,
达·芬奇为什么要练习画鸡蛋?
为了建立精微的观察和手感。
普通人看来,鸡蛋都一样。
但要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就要不断练习,在最不容易建立观察的地方,建立每一个微小处的觉察。
成为天才的一万小时都干了些什么?
大量时间都在建立细微的微观体感,建立长在自己身体上的真实感觉,眨眼之间的细微判断。
套路易学,而体感难立。
没有微观体感,靠套路判断,就是自欺欺人。
猫叔说,
你必须要懂。
你必须要懂你才能写好。
你最大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写作技巧的问题,而是前面我说的你可能懂的东西太少了,你觉得你在某些方面懂了,但事实上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感触特深。
好的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选择叠加起来,就是你活出来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