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论语》学做人2·20|使民敬、忠以劝

读《论语》学做人2·20|使民敬、忠以劝

作者: 龙门村夫 | 来源:发表于2022-12-14 17:53 被阅读0次

季康子(?—公元前468年),姬姓,季氏,名肥,谥康,史称季康子,鲁国的正卿。季氏宗主季康子执政时期,鲁哀公在位,此时鲁国公室衰弱,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强势,季康子位高权重,是当时鲁国的权臣。根据《史记》的记载,季康子的父亲临终时,曾要求季康子把孔子接回到鲁国。

也许是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以后吧,季康子多次向孔子问政。这是季康子第一次问政。

“以”通“与”,可以译为“和”。“劝”,敬业的意思,如劝业场。

季康子作为鲁国当时的三大权臣之一,自然希望人民安心接受统治,但由于“三桓”专政遭到以孔子为代表的士大夫的反对,因此,迫切渴望能找到统治的办法。而孔子则针对“三桓”专权暴露出的问题,直接给出了为政者庄重肃穆、孝亲慈众、举善教不能三大要诀。

孔子明确指出,要想让百姓恭敬,统治者必须“临之以庄”,为政者在面对老百姓的时候,只有保持着庄重严肃的态度,才会赢得人民的恭敬。作为专权的执政者,孔子希望季康子能够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以虔敬之心对待君主,以庄重严肃的态度处理政务,老百姓自然会效仿,敬重执政者。

而要想让民众忠诚于执政者,执政者则要“孝慈”。执政者若能做到孝顺父母,并以慈爱之心对待子女,并将此推及人民,以仁慈之心关爱他们,那么民众自然就会接受统治。也就是说,为政者若是能善待大众,其恩德之情也足能获取民心,百姓自然没有悖逆之心。在这里,孝也含有“三桓”对鲁国国君要效忠的意思。

执政者如果希望人民能够勤勉务工,不起犯上之心,还应当做到任人唯贤,选拔那些道德素养高的人为官;用心教育培养那些能力较差的人,使他们有自力更生的能力。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形成相劝为善、携手进步的社会风气。

在孔子的理念中,执政者要想让人民做到敬、忠、劝,首先自己得先做到这一点。以季康子为代表的“三桓”专政,不仅架空了鲁国国君,而且对国君无礼。这是孔子最为痛恨的。在《论语》的后几篇中,就列举“三桓”之家违犯礼制的具体事例。因此,孔子在这里回答,若想让百姓对自己恭敬、忠诚和勤勉,为政者必须从自身做起。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上者不能正己,百姓也就跟着不正了。

孔子指出的三条原则,在现代社会的管理体系中同样适用。管理者希望下属有凝聚力、忠诚、吃苦,尊重领导、爱岗敬业,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但是,作为领导,你对下属敬重了吗?你让下属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吗?如果真正能做做到这些,管理者所希望的敬、忠、劝自然也就有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学做人2·20|使民敬、忠以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nh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