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赫尔辛基的第四个周末,时间不算长,但也足以让我去领略和感受它的安静、它的宜居以及它的美丽和活力。
在开始正文之前,允许我插入一个小插曲:
周四在食堂吃午饭的时候,导师对我说“来赫尔辛基快一个月了,赫尔辛基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我说“安静”,他惊讶道“居然不是冷?!(哈哈)”。他接着说“确实,芬兰人喜欢安静,在任何场合都不想打扰到别人,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特点。我从你身上也发现了,你也很安静”。
听到这句话,如果没有前三周的所见所闻,对于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长大的我,可能会多想或揣测导师说这句话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但是,这一次,我没有再调动我的专业“学生思维”,而是很认可导师说的,也为自己具有“芬兰式的安静”而欣慰。因为,不管是从导师口中,还是从四周以来的生活经验来看,这种“安静”是我眼中芬兰人独有的一种品质,也是他们社交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
最初让我觉得赫尔辛基人很安静的场景是在公交车上。由于芬兰地广人稀,而且我住的地方离学校比较远,我每天都需要乘坐公交车往返,所以,公交车成了我最初接触和多次接触赫尔辛基本地人的场所。无论什么时候乘坐,车上都非常安静,时不时会看到年轻人以及带着老花镜的老爷爷老奶奶捧着一本口袋书或一份报纸在座位上静静地阅读。虽然有时候也会有认识的人互相说话,但是声音往往会自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其它人造成困扰。而且,公交车上有很大一块空间是留给宝爸宝妈和他们的婴儿车的,基本上每天都会遇到宝爸宝妈推着婴儿车上来,30多分钟的路程,却鲜少在车上听到小孩的哭泣和吵闹。每天静静地坐在公交车上,时而打开微信读书,时而看看窗外不停飘落的雪花,感觉自己每天都能听到雪落下的声音。
其次,让我深深体会到赫尔辛基的安静的场所是酒吧。上个周五,因为研究中心的活动,导师带着我们一伙人去了酒吧。虽然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外进入酒吧,但对欧美人民的酒吧文化却早有耳闻。可是,当我进去慢慢适应了酒吧内昏暗的灯光和一屋子的人后,我竟有了一丝迟疑,因为没有所谓的觥筹交错,也没有已有认知中的喧哗吵闹。大家三三两两地坐着,一边举着或轻轻摇晃着手中的酒杯,一边跟身边的人交谈着。背景音乐很清幽,像民谣,又像乡村音乐,仿佛在帮助人们诉说着一周的辛劳,又仿佛在尽力呈现着人们迎接周末的喜悦。我们一行8人,连拼桌带加椅地落座后,保持正常音量说话,坐在对角线的人完全可以接受到传达出的信息。那一晚,我们聊的很欢畅,喝的也很尽兴(几乎没有喝酒历史的我,在聊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喝完了400ml芬兰同学推荐的低酒精度啤酒)。回到家后,全然没有从后海回来的精神疲惫感。昨晚又跟同学去了酒吧,酒吧不同,但环境依旧、音乐依旧。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聊聊学术,谈谈生活,说说理想,我喜欢这种静静的生活,它让我开始不设限,开始读生活。
或许一两个酒吧代表不了赫尔辛基或赫尔辛基其它酒吧的真实情况,但是我愿意相信“安静”是overach在赫尔辛基甚至芬兰上空的“信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