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祈祷与爱,这三个词一起出现,就有很浓的治愈性。所以,我很早就把这部电影下载在了U盘。但一直没有去看。我现在才明白,人有时候不敢去面对自己的内心,那种“颓”,会逃。
曾经有朋友问我一个问题,什么时刻你会感到孤独?
好像有很多很多。
站在十字路口人群的中心
在社交场合说不出话的笨拙
在一座陌生的城市独自一人吃饭
...还有吧。
好像在热闹的人群里,那不和你相容的热闹,更加衬托那份,内心的漂泊无依的宿命感。我很喜欢看王家卫的电影,夜幕中的地铁高架、暖红亮黄的公路景观...是每次独自一人下班回家的景,城市的夜,真的很美。但你,好渺小,就像是城市的边缘人,有种无奈。
这种“颓”,我觉得很像是一种逃避的矫情,你深陷在其中,还享受这种“情感虚无”。但承受和面对内心的那份孤独的,终究是自己,因为没有人可以帮你面对自己的心伤。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
这也是我从电影中的得到的。在《美食、祈祷与爱》中,伊丽莎白离婚后用一年的旅行,从意大利、印度、巴厘岛一站站走下去,通过与自己独处、找回自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以及真爱的平衡之道。
(一)我很孤独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在首先想,一个美好的婚姻中,伊丽莎白为什么选择要离开她的丈夫?
当丈夫说要去进修学习,可能暂时离家一段时间时,伊丽莎白的情绪一下子崩溃了。 无法承受的她,无助地在半夜痛哭,祈求上帝的指引。她极度的不安和保护意识夹击着内心。她对丈夫和自己有着不可控的变故结局有着消极的预景,何不看出内心无法承受接下来独自一人应对的那份孤独。
所以,她要先行一步,提出离婚。面对丈夫的挽留,不允许自己的强大被拆穿的她,在危险来临之前,最好未雨绸缪,保护好自己。
面对丈夫的提问,她很痛苦因为至少暂时,连自己的那份孤独,都有无法应对的脆弱。这样的我,无法原谅自己,也没有信心去迎接未来。也许,这是对爱情的一种形而上学的宿命之感吧。
伊丽莎白感觉到深深迷失自己的那种痛苦, 那样的痛苦已经深深扎进了内心她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从十五岁起就谈恋爱,没有超过两周是单身的,然后结婚。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只是顺着人群和趋势走。她明白要自我救赎 。
最近在看的《Finding Dory》一书中,Dory是一条患有短期失忆症的小鱼,故事讲述它在寻找走散的父母的途中,不小心掉进了水族馆里的小缸,面对周围已经习惯了这样生活并且想永远在这里生存的小金鱼们,它恐慌了。我觉得那一瞬间,就像是我内心的恐慌,可是,我迷茫了,这,到底是在叛逆地与平静生活抗衡,还是生命力的挣扎。伊丽莎白和Dory很像,这种随遇而安的身体状态和独立意志是相抗衡的,于是精神上的斗争折磨挣扎,怕疲惫,怕生命力荡然无存。
Dory会想,“水族馆,你是温柔乡吗?”。伊丽莎白也一样,所以,她决定给了自己一场独自的旅行,寻找迷失的自己,寻找真实的答案。
(二)面对真实的自我
首先,是意大利。美食,是连接身体机能的,祈祷,是连接精神世界的,美食与祈祷,所以是治愈身体和心灵的直接途径。
我印象很深的是伊丽莎白吃意面的那个场景。
一碗精致摆盘的意面,点缀的薄荷叶。 只有美味与愉悦的那种沉浸。拿起叉子,俏皮地卷起面条。恍惚间所有的烦恼都没有,只有美味与愉悦的那种沉浸。
吃着意面,看着外文书这是什么?我觉得就是身体所爱和精神所爱的断链的重新连接,
这是身心重拾的喜悦。
计算着热量,女友好像过去的自己一般之后,在意大利和认识的女友吃披萨,女友担心高热量的披萨带来的体重增加。伊丽莎白内心有点自讽,因为仿佛看到了自己,就是那个过去身体精瘦,但实则精神被重重被束缚的自己。
她明白这不是她的真实自我首先接受原谅当下的自己,那份控制口腹之欲的内在失衡,才能真正地去平衡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这时,我想起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面写到“媚俗”。“媚俗”是什么,是从世俗道德与价值观出发,对普遍认知中的意义的固守。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被这种社会的主流价值要求禁锢得很深。这种角度是从违背自己“真我”的意识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了达成大众的认可,从而被“小我”层层包围,成为一种普世价值观下的约束者而言。
所以,如果道德约束、社会主流意识这些种种“人为的约定”所带来的重重包覆,都远离了核心的身体和心灵的平和,不难想,很多时候会造成个人迷失。于此所带来的,是精神上不能承受的重荷。所以,我更崇尚“反媚俗”。我以为,“反媚俗”,并不是要需求一种与社会主流所冲突的叛逆,而是让我们明确自己不是迷信教科书式的主流意识的被动接纳者。
我记得之前听朋友谈过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对饮食的不同态度的故事。面对美味的奶酪,美国人是吃之前就想着我等会又要去健身房做多少动作去消耗这500大卡了,而这个法国人呢,是切取奶酪的小小一块,用精致的摆盘去衬托此刻的美味。以一种“珍馐”的态度面对,当奶酪化入口中时,是,“此刻尽丝滑”。身体承受的舒适度和精神的愉悦度是实时感受触碰的。
伊丽莎白点着罗马菜肴果不其然,在意大利,伊丽莎白面对了真实,那自由的身心,是她娴熟地点着罗马菜肴;她的自信,就好像是土生土长的地道人。
(三)找回内心的平和
后来到了印度,我觉得是去找一种内心和平。练习瑜伽,一两分钟就如坐针毡,因为那是形式,身体掩盖不了内心的自欺。
她所选择用瑜伽而逃的方式,终究有离开婚姻所未治愈的苦痛的残留,有内心不够强大自由的脆弱,逃不掉。记得以前有看到过一个词,叫“积极废人”,觉得很精辟,人有时候总是努力地用一些积极的方式去做内心的“安慰剂”,可是,苦痛、问题就摆在那里,你不去诚实地和它面对面,终究是形式的做作。
所以,既然,如果背后有魔鬼在追你,你越逃就越恐惧。转过身,抓住他的手,捏捏他的脸,还能发现,鬼不就长这样嘛。那大不了吃了我,至少,我也是有“玩过鬼”的人。
伊丽莎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心伤在印度的天台,想象和前夫相拥,臣服已经发生的事实,放下了心的负担,原谅了自己的选择。
(四)爱的平衡
在巴厘岛,伊丽莎白放下了旧爱,也做好了迎接新的生命的准备。
可是,当新的爱来临,这一切是那么的令人害怕。我还能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吗,和前夫应对生活中的琐碎的磨合、和离婚后的短暂小男友索取情感需求的缺失,会再重蹈覆辙吗?我还不够好,还没有做好准备,还没有好好接纳自己。
无法接纳自己的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你真的,原谅了自己了吗?
爱,需要平衡。如果你自己都没有接纳自己,那么,你终究无法平衡。
心理学导师李中莹说,人生中最好的接纳是自我接纳,最好的成功是自我管理,最大的使命不过就是成为真实的自己。
面对自己,原谅自己,接纳自己。生命的负担过重过轻,都会沉浮在人世的洪流里,你要学会安定那颗漂泊、迷失的内心,真诚地对自己说声:我爱你。这样在这世间,遇见再多的苦与痛,你都能自由、独立而强大。
影片最后,“探索物理学”。印象很深的是影片最后,所说的“探索物理学”。
探索物理学的原理是:
如果你能勇敢地放弃熟悉的一切...
不管放弃的是你喜欢的还是憎恨的...
开始探索真理的历程...
也包括心理上的历程...
只要你把历程中的见闻...
都能视为线索...
只要你把沿途见到的人都当作老师...
最重要的是,只要你能够...
面对、原谅自己不好的方面...
那么,你就会探索到真理。
伊丽莎白接受了他的爱我一直相信的世界是一个意识构成的世界,且“形式化“的行为实现的辅佐,使得世界在感官中的呈现。所以我常常的处事方式就是给自己明确的意识信念,让它指引着我人生的道路。所以,如果你要去寻找到真爱之道,也许需要一场意识的修行。
接纳自己和好好爱自己之后,如果,恰巧你也是一个饱和的生命,那么坐上那只小舟,来迎接这个广博的世界,一定是灵魂远航的自由。
是与上帝同在的爱、喜悦、和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