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032756/dc79a291998cc783.jpg)
现在的人都喜欢一个词--仪式感。小到一餐饭菜大到结婚生子都能在“仪式感”的加持下“身价百倍”,那么我们为什么喜欢呢?
中国乃礼仪之邦,对于仪式的注重自古有之,当然它那时叫典礼,既然是典礼程序自不会筒陋,我想最初的典礼应该是祭祀,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典礼的意义在彰显国力、团结百姓、提振士气、庆祝成就……总之绝对不仅仅为了口饭吃。
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父母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除了野玩外就是读书,所有人都在温饱线上挣扎,但在像中秋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桌上多少会加几个硬菜,待家里最尊者坐定举杯,道一声开动,我们这些小孩儿才敢行动,这其实也是仪式感,虽然是丐版的,了胜于无。
我不会记得哪年年夜饭吃过啥,但是我记得奶奶端坐高堂时微光之下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温暖;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典礼记载不胜枚举,内容之绝大多数是仪轨程式,至于吃了什么山珍海味,也许珍贵但总不会拿上台面。
这难道是几千年来的默契?!
其实稍微细想便明白其中奥义,所有的典礼或者说仪式感都是一种对精神上的追求和满足,物质是次要的,要的是一个 “重要性”,用时下话说,我要的是你的态度。
物质丰富后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多这很好理解,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强迫他人满足自己的仪式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