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十分读书社
十分读书社‖罪念

十分读书社‖罪念

作者: 淘淘不珏 | 来源:发表于2023-05-18 21:49 被阅读0次

    《罪念》是我看的第二部刚雪印写的刑侦推理小说,第一部是《犯罪心理档案》。

    记得刚看完《犯罪心理档案》时,一直走不出那种恐怖的氛围,恰好那时候又看了甘肃白银系列杀人案的报道,怎么说呢?感觉下个楼都有可能遇到变态连环杀手。哈哈,不过这种感觉也是一时的,当走到阳光下,看到身边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时,慢慢也就不害怕了。

    前两天群里有人传了一本《罪念》,其实我早以前看过了,但是印象不是很深刻,这几天就又重看了一遍。

    这一本还是和《犯罪心理档案》差不多,该有的破案推理也有,但更侧重于犯罪侧写和心理追踪。这是我喜欢的,去追溯凶手犯罪的源头和施暴时的心理,更能满足好奇心,或同情或憎恶,也有一定的依据。

    女主叫戚宁,任职于公安局的心理咨询部门,年纪虽轻,但专业知识扎实,是故事中破案的灵魂人物。故事虚构城市,设定在春海。

    作者着重写了连环案中的第一桩命案,发生在一个雨夜。死者为女性,死于机械窒息(绳索勒死)。全身赤裸,垂头跪立在客厅中摆放的液晶电视前面,衣物整齐地叠放在身后的茶几上。死后凶手将其上半身用绳索捆绑,并割下舌头带离案发现场。

    案发突然,所有人都被诡异惊悚的现场震惊了,但戚宁还是在浓重的血腥中嗅到了不一般的味道。除下衣物又叠放整齐,如此从容冷静地长时间逗留在案发现场,分明是有预谋的杀人,再加上摆放尸体、捆绑、割舌等行为,像是一系列精心设计过的仪式。而这样仪式化的附加行为,只不过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的一种变态表现,而这才是杀人的最终目的。这样的满足感会像吸毒一样成瘾,随着时间推移,前次的满足感消失的时候,便是凶手再次犯案的时候……这个案子只是一个开始。

    几天之后,戚宁恐怖的预感就得到了印证。凶案接二连三的发生,每一起的现场都和第一起相似:死者全身赤裸,死后捆绑,衣服整齐摆放,尸体垂头跪坐,像是在忏悔,只有一点不太一样,那便是有的被割舌,有的被挖眼,有的被掏心,所有器官均被带离现场。可凶手的每一次犯案,虽然程序繁多,却近乎完美,现场找不到一丝一毫能追查凶手的痕迹。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戚宁始终相信这一点。她坚信,这些死者之间虽然没有关联,但他们绝对都存在一条相关的纽带,才会让凶手在茫茫人海中选中了他们几个。

    经过调查,几名死者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具有与之身份相悖的道德缺陷。戚宁无意中看到了“孽镜”这一词,像是为她拨开了眼前的重重迷雾,抽丝剥茧地看清了凶手的作案逻辑。

    民间传说有一种“地狱文化”,认为行十恶者,死后必堕入地狱经受惩罚,方能重生。凶手杀死的十个人,分别对应了十恶业:杀、盗、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愚痴。而他充当的角色,便是对这些人进行审判和惩罚的“阎王”,割舌、挖眼、掏心便是对其施以审判后的惩罚。

    根据对凶手作案心理的透彻分析,戚宁作出一份准确的心理画像。虽然追查中还有颇多的波折,但最终还是将凶手成功的缉拿归案。

    故事的后半段,还写了凶手变成反社会变态人格的原因和刺激点——破碎的家庭、悲惨的童年和磨难不断的命运。书中戚宁说了一段话,可能也代表作者的观点。畸变心理杀人,虽然是有多重因素促成的,但却绝对和成长经历有关。这样看来,暴力因子是很早就隐藏在凶手的心底了,至于什么时候爆发,就靠命运来决断了。如果在后来的人生中,遇到更大的打击和挫折,他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极端的犯罪份子,相反,如果随后的人生一帆风顺,他很大概率会成为普通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人性的形成过程繁复,就如蝴蝶效应,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天使也好,魔鬼也罢,其实也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只是……生而为人,何不选择善良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分读书社‖罪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uw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