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但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就算你是鸡蛋里面挑鱼刺,也几乎挑不出伳一点毛病,他就是建安诸子——管宁。
管宁,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隐士,东汉末年战争不断,不少豪杰都在招募人才,当地的公孙度就想让管宁为他做事,可惜他却拒绝了,选择在山中隐居,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管宁的教导,管宁于是颇受人们爱戴。 可以说,这个家伙给官政府省了不少力气。
后来,魏文帝曹丕开始寻找隐居的人才, 手下华歇,推荐了管宁,可惜上门拜访了几次管宁都没有答应,一直到生命结束,没有当过一次官。
孔子曾经对这个社会失去了希望,认为已经不可能再出什么人了,但就是管宁,创造了一次“奇迹,成为了一位真正的人才。
有的年轻人可能会说管宁又矫情又不现实,可谁又是天生就充满了铜臭味呢?管宁之所以能这样有才华且清贫,又是他克制了自己多少的意志所达到的呢?如果他没有做那些努力,也许仅仅也只是当上个官的一生了。
世说新语中曾记录过,管宁跟华歇在一起的两个小插曲,当他发现华歇身上有一股不良风气后果断离开了他,我是很赞同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一天两天可能看不出什么, 时间久了,自己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了。尽管管宁做的有点太直接了,但他这种行为从根本上做的还是对的。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希望,中国每一位青少年都可以称为一位新管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