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一位有着高尚品德的风云人物诞生了,他不愿做官,远离世俗,却默默改变着社会风气,这人叫做管宁。他在《世说新语》里只出现过一次,可他的事儿在后世神一般流传。
割席断义管宁兄家境贫寒,更不幸的是,他的父亲死得早,但他读书很刻苦,从小就与众不同。少年时,管宁最好的朋友就是华歆,他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可后来他俩却成为截然不同两种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志向完全不同。有一次他俩一块去锄地,在草堆里发现了一块金子,管宁视而不见,但是华歆却悄悄揣入怀里,直到他看到了管宁的眼神,才扔回园中。后来还有一件让管宁忍无可忍的事,他俩在一块读书时他们的大门前路过一个朝中重臣,管宁仍旧读书,毫不理会,而华歆却跑出去看车,管宁觉得华歆太看中富贵,把俩人坐的席子撕成两半说:华歆,看来我们没办法做朋友了,说完扬长而去,这就是割席断义的故事。
东汉时期,战乱不断,管宁跟很多人逃难到辽东,那个时候,他成为一个正直,德高望重的人。他住的那个村庄只有一口井,所以村民经常为争井边的辘轳桶而争吵。管宁就买了许多桶悄悄地放到井边,人们自然就不争吵了。这事最终还是被别人知道了,村民很感动,他在大家心里越来越有威望。还有一次,别人家的一头牛发疯一样闯进管宁家的菜园,他并没有鞭打这头牛,而是把它劝到一边,好吃好喝地款待,直到主人把它牵走。整个村子的风气在他的影响下变得好起来,他一开始独自住在村北,后来村民都自愿搬到他家附近居住,听他讲道。管宁还多次拒绝曹家父子当官的邀请,一生都很清贫。
乡村教师奖
我们现在的社会也有很多和管宁相似的人,最相似的就是乡村支教教师了。乡村教师不图什么,他们的工资很低,生活条件非常差,他们有的到乡村,有的去不通车的大山里,给那里的孩子传授知识和道理,像管宁一样默默改变社会。
爸爸给我讲了一个叫樊建川的四川人的故事,他在全国建了28座公益博物馆。这28座博物馆都是用他自己的钱建造的!他还将全部馆藏品捐给了国家。他原来是个官员,做了几年就弃官不做,下海经商,用经商挣的钱建了这些博物馆,一开始主要是抗日纪念博物馆,后来做地震纪念博物馆。我觉得这件事十分有意义,博物馆可以存在百年,影响成千上万参观者,像孔子和管宁传道一样影响别人的精神。樊先生没有像管宁那样清贫,去当隐士,我觉得这是他比管宁更有意义的地方,他用自己挣的钱,建博物馆,捐给国家,用自己的名声和创造影响了更多的人,他增加了价值。管宁如果为朝廷工作,他的影响力可能会更大,今天我们学《世说新语》可不止一偏文章了。
我曾经认为曹操是大英雄,曹丕是成功者,跟管宁,樊建川比起来,他们抓百姓当兵,使很多家庭家破人亡,破坏社会秩序。从这个角度看,我要重新思考他们对社会的意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