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年期间,各种走亲访友,身为90后的我都开始被逼婚了啊!假期和各种人聊了聊,顺便做了个关于情侣用户的调查和需求分析,尝试着从用户访谈中总结用户需求。
调查思路:
着重调查了情侣间沟通的现状,以及情侣间的互动情况。针对已有的情侣应用,也做了一定的调查。
调查方式采用面谈和电话的方式
调查过程尽量避免加入引导性的问题和引导性的语句,避免直接用询问的方式了解调查对象的需求。
调查问题:
人口统计学特征:
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恋爱时长
沟通方式的问题:
和另一半的联系频率:每天一次or每周几次
和另一半的联系方式:电话or短信or即时通讯软件。
每个联系方式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
通讯软件使用频率前三的应用:微信or QQ or微博or其他
使用通讯软件的沟通形式:文字or语音or视频
用什么方式记录纪念日信息。
有没有专门记录或分享照片的途径。
有没有一起玩的游戏
有和网友交流过情感问题吗
浏览情感类文章吗
经常在社交平台上晒照片吗?
情侣社交软件使用调查:
有没有听说过情侣社交软件,如小恩爱、微爱
听说过:了解的渠道:朋友介绍or网上看到
使用时长:用了几周、几天、现在还在用吗?
现在不用了,为什么不用了?
使用时的恋爱状态:在一起多久、是否在热恋期?
使用最多的功能是什么?
调查结果:
情路用户需求总结
从左到右依次为:用户行为,对应的用户需求,需求汇总,解决方案
可能存在的问题:
1.样本选择性偏差。尽管我尽量选取统计特质不同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但是由于由于调查对象都来自我个人的朋友圈内,因此存在的巨大的共性。比如说,年龄段皆为20-25左右的90后。调查对象中,有两个为在读研究生。因此根据此调查的结果较为片面,并不能反映整体特质。
2.调查方式的不合理:迫于现实,在调查过程中,两个采用面谈方式,三个采用电话调查。调查方式的不统一可能造成结果偏差。
3.样本太少,男女思维方式不一致。调查对象中,有两女三男,在恋爱关系中,男女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因此性别比例也是影响结论的重要因素。
4.问题设计不合理,调查思路不清晰:第一次做这种调查,于是我调查了情侣们现有的沟通方式,和市场上已有的情侣应用使用情况,但是还是感觉很不全面。尤其是在情侣用户的行为分析上,不应该局限在已有的情侣APP上,应该着眼于情侣用户本身的行为上。问题应该更加细化,比如说应该加入对情侣吵架时的状态调查和不吵架时的状态调查;情侣平时沟通的内容等。
分析总结:
1.情侣社交可能是个伪需求
在调查中,有三对情侣都曾经使用过情侣社交应用,但是后来都弃用了。原因虽具体有所不同,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因为需求不强。情侣用文字、语音、视频沟通,都可以在已有的社交平台上解决。微信、QQ、已经可以解决沟通的问题。但是情侣之间真的需要一个专门的平台来聊天吗?情侣社交应用带来的私密性整的足以让两个人同时从微信迁徙到另一个平台吗?要知道,在这里上传照片,那只能叫备份照片了,没有朋友看,怎么秀恩爱呢?
2.情侣间的沟通被社交巨头微信、qq垄断
情侣想要增进感情,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当面交流,这部分是无法通过软件来解决的。最接近面对面的视频通话功能,现有市场上的情侣社交软件都不具备。因此情侣想要视频,还需退出“小恩爱”,回到微信、qq。在调查过程中,有调查对象说了一句话,很是精辟:“再好的软件也比不上见一次面”。那么我至少可以用“小恩爱”发语音或者文字吧?但是很可惜,他的即时通讯板块功能不够全面、体验也不好,那么情侣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用它和自己的另一半沟通呢?
3.情侣社交的天然障碍
情侣社交有两个障碍,一是如果你的另一半不用,那么你想用也用不了啊。我在做这个调查的时候,就遭遇到了这个苦恼。这相当于经过了两层过滤,想要留存或转化一个用户,只会更困难。二是关系的解除。情侣社交给一对情侣制造了私密的相处空间,留下了美好的会议,同时在这一段关系解除时,就会留下多少不好的回忆,用户很有可能和前女友用过,就不会和现女友用同一款软件。
4.情侣app可能的发展方向:工具化
在使用过情侣社交的调查对象中,使用最多的功能并不是通讯功能,而是工具功能,比如说“我睡了”“发送距离”等。我认为情侣应用可以着重挖掘用户的这一类功能,比如说情侣相册的管理、情侣游戏的开发。有很多情侣在相处时,见面或者语音聊天都会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做的尴尬情况。在这一块,情侣互动游戏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情侣关系中,照片留存和分析是刚需,市面上的照片管理软件很多,但是专给情侣用的貌似还没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