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中午,应祁芬老师邀请,问渠班全体孩子去图书馆读诗。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体验,标志着我们从全班诵读、齐读,逐渐转向个体或小组的朗读,带着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相对于一学期一次的班级期末展示,我们提出要让教学展示常态化,而且让孩子们在参与展示的过程中,真正地发生学习、试错与成长。我以前也容易是个操碎了心,包办过多的老师,把每个细节都提前和孩子们安排好。现在我能够有意识地往后退,给孩子更开放的空间,去自然呈现,去慢慢积累独属于自己的生命经验。
比如上个周末的建筑项目作品展示,我完全放手,让各个小组自己来布置场景,来合作当讲解员——后来我们很惊奇地发现,同一组孩子的建筑作品,有很多“不谋而合”的默契,建筑真是代表了他自己的特点,聚在一起就是一个鲜活的群落!
这周五的诗会,上半场的六首诗是我们在班里排过顺序的,让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诗,下半场就即兴了,愿意个人展示或是邀约一两个好朋友上台都可以。我们的两位主持人也是临时上任的,彬彬很负责任地和同学们核对确认她们要读的诗,而孩子们自发读诗的热情很高,导致台下有点小混乱,不能非常安静地去欣赏诗歌。好在我们有一群可爱的老师和哥哥姐姐们来捧场,真是金牌听众啊!温暖有力地承托住了为当众朗读诗歌而紧张雀跃的心。
下周五我还要鼓励孩子们去诗会上听哥哥姐姐们读诗。
感谢东星和卓红老师发起并坚持举办图书馆每周五的诗会,让我们的校园生活充满着诗意。还有祁芬老师精心为孩子们准备了两大盘子樱桃和桑葚,美美的四色彩铅,让读诗的娃们满载而归,幸福感十足。
在家里,也和孩子一起大声读诗吧!
三四年级要重点推进自主阅读和朗读能力的培养。开学以来,在拼音、农耕、时间、建筑、数学等主课板块的学习过程中,我始终把晨读作为重要的日课去坚持。目前的阅读内容包括:
1. 语文书——全班共读,通过反复朗读和讨论来促进理解,背诵部分篇章。在背诵过程中,会形成图景和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
2. 《诗画本》、《日有所诵》和晨圈中一些歌谣诵读——体会韵律节奏、语言之美。
3. 汉字百歌,字谜游戏——以写带读,在这个过程中巩固复习汉语拼音和偏旁部首,逐步扫除字词障碍。
4. 《豆粒儿的信》——鼓励个体孩子来领读,承担邮递员工作。
5. 周五的阅读课,邀请图书馆的小傈老师来分享书籍,更新班级图书角的图书,逐步引导孩子养成借阅图书和定期阅读的习惯。小傈老师还向三年级的孩子们提出了阅读挑战。目前我们四月份全班累计阅读50本、五月份全班累计阅读100本。
随着整体的阅读量上去,很重要的是在读书这件事情上的引导。下一步还要拓宽阅读面和阅读的深度,让我们真正从书籍中获得精神力量和指引。
6. 主课之后的故事时间,由老师讲故事,慢慢地增加讲读和书籍分享,向孩子们介绍类型丰富的书籍。三年级我计划中的班级共读书包括《绿野仙踪》、《农庄男孩》(小木屋系列)、《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中午安静时间和手工课上,老师们也会给孩子们读一些书。这些书都是精心挑选过的,希望能够去回应孩子们内在成长的需要。
从实践中看,全班一起来读,或者听老师读,完成整本书共读的推进速度比较慢,因为要先解决通读下来的需求,课堂上能够用来讨论分享、情景扮演或是写画创作的时间,就比较有限。我计划在暑假里布置一两本书的提前阅读,让孩子们预先读过,这样四年级开学以后,就有可能直接进入深度的二次阅读和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