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3.15
【阅读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原创:南珞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这样一段话:“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的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了功夫。”
既然要在做任何事前先认清方向,那不可避免我们需要在头脑中构思演绎,做第一次创造,然后再付诸实践,进行现实世界中的第二次创造。也就是设定目标,规划,再执行。
本书提到教育设定目标的一段话我印象深刻:“教育子女也要先定目标,才可能培养出既自律又有责任感的子女,在日常相处中牢记这个目标,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们自律和自尊的举动。”我们教育子女根源是为了培养孩子成人,成材。可是,现实中我们会发现,父母教育行为产生的效果,与目标相左,为什么呢?
《大学》的第一段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事物有表象,有根源,有因,有果,如果明白了个中道理,从根上努力,我们就顺应了“道”的原则,那结果就是好的;从表象上努力,不思固本培元,结果必然就不好了。
前几天,我在街上看到的一对父子对骂,父亲带孩子拔牙,孩子怕痛不进诊所。父亲哄了一会发现没效,开始怒吼。孩子一直后退,父亲让其过来,表示不打他。孩子继续后退,父亲开始数落其不听父母的话,学习这样,学兴趣班这样,现在拔牙也这样。最后冲过去拉,孩子跑,一边哭一边喊着,“你不是我爸爸……”
大部分家长看到孩子软硬不吃,多半会发火。因为我们看到的表象,不是自己期待的样子。我曾经也是,我甚至为此怒火中烧,还踢过我女儿一脚。现在回想都有点惊悚,没想到自己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伤害该有多深。
有一天,我发现与孩子的关系,好像不如我想象的亲密后,我开始自省。我教育孩子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她能更好吗?但是我的所作所为能吗?显然不能!所以我开始向一些知名的教育达人和老师学习,向传承千年的经典学习。
如果我只求孩子听话,便依靠身体力量的悬殊,用言语和恐吓来对待她,也许暂时她“听话”了,但是保不齐哪一天她长大了,开始反抗更厉害,如同触底的弹簧,又或者在我的高压下,她将变得自卑胆怯。更糟糕的,是我们的亲子关系会破裂,而这种关系的修补是很难的。没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将无从与孩子沟通,更谈不上教育和帮助了。结果就如韩寒在他的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小时候听了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心门已关,貌似听了道理,实际听不进去了。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同样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当然也没有完美的孩子。父母同子女,就是一场共同的修行。教育孩子断然不可忘记初心,不要忘记我们最初的目的,一切行为的后果若与此相悖,就应该停止。如果不小心发生了,也要立即想到补救的办法。
以终为始,带着角色的目标行事,懂得了为人父母教育子女的目的,想好对的行为准则。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是吗?这样,我们才不会不知所措,随波逐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