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干货很多,建议耐心看完)
我发现,大多数人对保险是又爱又恨。
恨,通常出自这两点:
自身的经历和见闻
保险行业的负面新闻
为什么这么说?
一方面,很多人觉得自己还年轻,身体健康,生老病死没那么快来,很少会想到给自己买一份商业保险。
再加上保险行业本身负面新闻很多,而我们又有社保,有国家兜底,很多人就会觉得,保险买不买都没所谓吧。
这是大家对保险的恨。
可有些人“爱”保险,也有两点起因:
要不就是那个唤醒你保险意识的人
要不就是那件唤醒你保险意识的事
比如人生出现新的转折,生孩子,或者患病,等到住院,才发现自己该买份保险。
可保险本身就是利人性的产品,你越是想买的时候,可能保险公司就越不想卖给你。
为什么?因为,你的体检异常、健康异常、以及既往病史,都可能会影响到投保。
举个例子,假如,你三年前想买保险,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买,最近体检发现乳腺上有结节,于是赶紧跑去买重疾险、医疗险,然而这时候,乳腺癌这一项在你的保险上可能就被免责了。
所以,在有能力、有条件、有意识的时候,建议大家趁早做好保险规划。
但!在买保险之前,要避免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买保险就是投资理财。
朋友在一起讨论保险的时候,都会问这样的问题:XX产品收益怎么样?XX产品据说比银行定期还高啊!XX产品据说保本保息,每年还有5%的回报呢。
。。。。。。
虽然,保险产品在某些时候,客观上讲,的确有理财的功能,但是,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在买保险的时候,要去思考:一份保障规划带给家庭最大的效益,要以保障家庭未来生活为前提。
我们买保险不是为了投资赚钱,而就是为了解决保障的问题。
这个观念一定要端正。
误区二:只要有一份保险就可以了。
保障,在家庭理财中地位究竟排多少?这一点,很多人是不清楚的,认为只要有一份保险就是有保障了,而保障保障它有一个宾语。
宾语是什么呢?就是保障我们整个家庭理财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举个例子,我们人生有很多的重要目标,比如买房,但一看房价,很高,没办法一次性付完房款,于是大多数人选择按揭付款。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要想跟银行签署按揭协议,前提是家庭中一定有人具备长期收入能力,我们把这种人叫做家庭支柱。
一般来讲,家庭支柱肯定不是孩子,也不可能是老人,往往就是我们这些25、35这种年龄段。
如果我们丧失收入能力,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供款能力一时或永久地丧失了,那银行是会收楼的。
我们要防的就是这种风险,为了保障人生目标能一直达成。
至少作为家庭支柱,要在任何时候都能确保有收入,这个保障就是保障规划能够解决的事情。
咱们只有把这个界定清楚了,才会发现:保障规划是整个人生安排和理财目标实现中最底层建构的东西。
它能保证我们家庭财务不会瞬间坍塌。说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们不能唱响靠自己的死亡理赔,来支付孩子未来上学的学费,但是我们要考虑,如果我们不在了,依然要有人给他付上学的学费。
误区三:以产品为中心去购买保险。
很多人买保险,都是被产品吸引的。觉得这款保险产品很好,有分红,重疾种类多等等。
直接比较产品的细节条款,是构建家庭保障规划中另一个误区。
保险是用来保障我们未来的财务目标,在这基础上,我们要去思考:为了那些目标,我们有多少保障需求和缺口。
举个例子,我们欠银行很多钱,一旦丧失财务能力,那么保险所弥补给家里的这笔钱,能不能赶得上银行尚未偿还的这笔贷款。
如果没有,不好意思,就算你去了解产品的细节,了解能保多少重疾,了解责任免除条款,这些都毫无意义。
我们只有把这些需求一个个列出来,才可能形成整个家庭保障规划的雏形,再来谈应该用什么产品解决问题。
误区四:家庭第一张保单买给孩子。
可以理解,这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为了确保未来财务目标,首先应该给家里的经济支柱投保。你想想,要是家里没了收入的主要来源,整个家庭的财务就瞬间崩塌了,孩子以后的保费也没有人付。
对孩子来说,最有价值的保险是应该是保孩子的健康。
而最好的资源要放在刀刃上,先解决最容易造成家庭财务坍塌的风险点。
当然,慢慢你会发现,当你把顺序调转了,思路清晰了,大部分家庭都会有充分的资源来涵盖孩子的保障需求,也就是孩子身上容易发生,又会影响到家庭财务的因素。
考虑到很多家庭都有买保险的需求,但以保险小白的身份去买,肯定会走许多弯路,这几天我梳理了下自己买保险的经验,全篇写下来居然有1万多字。
文章给大家详细分析了重疾险应该怎么买包括很多人问到的线上买保险的流程,哪些投保渠道,一系列常问的问题我都根据经验总结了一下,况且很多新手妈妈们困惑,该怎么给小孩、老人买保险,全家人买保险应该要买哪些,我也给大家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真心希望自己整理的资料能帮到大家啦~
怎么领这份资料呢?看下面这张海拔哦。
肯定对你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