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古代文人的十大雅事

古代文人的十大雅事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22-06-09 00:00 被阅读0次

    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日子却越来越简单,简单到吃饭变成了外卖,阅读变成了浏览,书信变成了消息,那些失落的仪式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生活本应该充实一点。就像古人那样,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焚香读书、卧眠听雨,寻幽插花、临窗研诗,在这些风雅小事里,重拾古老的浪漫。

    焚香

    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

    人们对香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古人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衣要以香熏,被要以香暖,调弦抚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品茗论道、雅集会友无不以香为聚。

    文人一天的生活是从一炷香开始的,明人毛元淳在《寻乐编》中说:“早晨焚香一炷,清烟飘翻,顿令尘心散去,灵心熏开,书斋中不可无此意味”。

    陆游在绍兴闲居时曾作诗《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描写自己的生活处境:“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即使连书也买不起,酒钱也凑不齐,也要有一缕香丝伴读。

    大文豪苏轼除了喜焚香,还是当时的制香达人。在被贬儋州时,除了日啖荔枝三百颗,还给自己做了“息轩”,日日焚香静坐,尘里偷闲。而苏轼的大弟子黄庭坚也是一个“香癖”,他说:香可净气。闲来无事,最爱找个精致的小铜炉,在香几燃起一炷香,闭目静坐。无论是官场归来急需去浊存清,还是提笔作诗期待灵感涌现,或是独处需要六根清净,一抹香气,足矣。

    今人之匆忙且颇多喧嚣纷扰,既然世事纷繁,何不燃香一炷,把自己安放在舒适的房间,看轻烟缕缕缥缈,让原本庸常的环境,增添一份古意与超然,于烟起时寻片刻宁静,尘外藏心,在香气氤氲中,觅一方心灵。

    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与香为友,沉而忘俗,累了的时候,别忘了感受焚香的浪漫。

    抚琴

    若心自适,无弦也可

    懂乐器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弹指一挥间,就能自得其乐。

    古时有个叫公明仪的琴师,对着一群牛弹琴,牛没有反应。他便模仿小牛叫唤的声音再弹一曲,牛依旧无动于衷。公明仪感叹:对牛弹琴,不懂欣赏。

    但细想,真正悠然自得的人,不会为外界耿耿于怀,总有一股“自我”的劲儿。陶渊明不会弹琴,但也长年在家中放一把无弦琴,每逢酒酣意适,轻轻抚摸,无声胜有声,也不失为一种寄托。

    日日穿梭于喧闹,时时挣扎欲逃离却不得。于是许多人寻物寄情,读书、喝茶、摆弄花花草草……这些一个人做的事情,仿若雾霾天的新风系统,让人心顺畅。而抚琴,也是一种美好浪漫的选择,当情绪上空阴云密布时,不妨在琴前坐定,只觉安静的力量在心中滋长,一曲过后,浑身的戾气尽散而逝,整个人如雨后初晴般澄明。

    若心自适,无弦亦可,与琴为友,取悦自己,沮丧的时候,别忘了感受抚琴的浪漫。

    品茗

    淡中有味,点茶三昧

    茶有百味,用心冲泡品尝,总有令人心生喜悦的力量。

    苏东坡到杭州上任时,净慈寺的南屏谦师听闻,专门赶来为东坡点茶。风尘仆仆,匆匆相见,谦师却气定神闲,细细研磨。东坡坐在对面,静静看他煎水,注水,调膏,手执茶筅,旋转击拂,面容静谧如佛。

    在谦师的手中,茶汤泛起细腻的乳白泡沫。事毕,东坡双手举起茶盏品茶,回味良久。他当场作诗一首: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三昧”,来自梵语samadhi,意思是止息杂念,心神平静。这种静水流深式的参悟,是禅,也是人生况味。

    茶静心、静神,一杯一盏间,尽是人生工夫,在慢斟细品里,是一种闲适,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泡上一壶茶,择雅静之处,与友对饮,或自斟自饮,涤烦益思,振奋精神。

    淡中有味,点茶三昧,与茶为友,静水深流,烦躁的时候,别忘了感受品茗的浪漫。

    饮酒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酒,在过去的千百年间,为人们带来灵感、点燃激情、平添乐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在亦真亦假的幻境里,思考时间与空间的哲学问题;“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李白在推杯换盏的狂欢里,放下流浪与朋友相拥;“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陶渊明在一饮而尽的相邀里,找到梦寐以求的纯真与洒脱。

    而1600多年前的那场曲水流觞,更是千古流芳。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来到新修的兰亭,做流觞曲水之戏。他们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让盛满美酒的觞顺流而下,当酒杯一路漂过弯弯曲曲的溪流,在谁的面前停下的时候,谁就要罚酒作诗。

    惠风和畅、茂林修竹之间,他们醉意朦胧,魏晋名士们洒笑山林,他们饮的不仅仅是酒,更是乱世中,那一种不受拘束的旷达。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与酒为友,欢乐的时候,别忘了酌酒的浪漫。

    听雨

    卧眠听雨,一梦浮生

    有雨的日子,总会想起南宋志南和尚的那首《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那个遥远的日子里,他一个人乘船去游玩,扶着藜做的手杖上桥,一路往东。杏花轻洒肩头,花瓣上缀着细雨滴,欲湿未湿。似乎有雨路过的地方,都是一幅幅美丽的中国画卷。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雨天最惬意的时候,就是躺在家中床上听雨。雨中入眠,连梦里也长出潮湿的青苔,意识仿佛化成了雨滴,和世界的界限慢慢消失在滂沱的雨声中。而当慵懒醒来,闻见空气中有了潮湿的味道,心情也立马清新起来。

    没人会责怪这种富有情调的慵懒。一个人骨子里浪不浪漫,要看他怎么看待下雨天。清代生活家张潮就说,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常人眼中恼人的雨天,被他说得像一幅画。

    我们未必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卧眠听雨,一梦浮生,与雨为友,适当慵懒,享受雨天的浪漫。

    对弈

    万事翛然只有棋,小轩高净簟凉时

    下棋,只为消遣,但古往今来,嗜者众,梁实秋认为,这是因为它颇合人类好斗的本能,这是一种"斗智不斗力"的游戏。

    最喜欢的一句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梅雨季节,窗外蛙鸣不断,赵师秀久等客人不至,只能闲敲棋子。

    有人爱下棋时无声的 “厮杀”,苏轼则喜欢看人下棋,独游庐山白鹤观时,在古松流水间听到对弈声,十分欢喜,后来自家孩子下棋,他看一整天,都不觉得厌烦。

    望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月亮是中国人最古老浪漫的意象。

    有诗人说:观月须临水,须独往,须空旷幽绝之地,如此方能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张若虚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写下《春江花月夜》的千古名篇。

    顽童李白,传说干过醉酒江中捞月的傻事,但面对月亮这位知己,更多也展示了自己深沉善感的一面:花间一人独酌,便把酒邀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有人说:月亮是天空的眼睛。而望月,也是凝望自己。

    以月为镜,独与天地相往来,感受候月的浪漫。

    莳花

    侍花如侣,读花如人。

    莳花即栽花。宋代诗人林和靖,用如今的话来说可算“花痴”。他长住山上,终身不做官,不娶妻不生子,只在住处周围种满梅花,终生与花及一只白鹤为伴,后人称“梅妻鹤子”。

    花非花而胜似伴侣,乃爱花者至高浪漫。清代名士朱锡绶曾以花卉喻女子:菊,才女之善文章者也;荼蘼,善谈禅者也;芍药,名土之妇也;莲,名士之女也,惟兰为绝代美人……

    侍花如侣,读花如人,感受莳花的浪漫。

    寻幽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游山玩水,欣赏它深邃幽缈、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叫“寻幽探胜”。

    试着想象一下,曲曲折折的山间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自己踩在青石路上,仰头一望,天上云烟氤氲,雾气缭绕。转头一看,身边的树木枝乌叶青。低头一瞄,青苔微生。寻幽探秘,泉水叮零,弯弯曲曲引人入胜。侧耳倾听,兴许有鸟儿轻啼,声声清明。

    此刻,不问世事,只给自己一点时间,置身于自然之间。

    生活总有许多纷纷扰扰,既然无法避免,不如偶尔学会抽身而出。去“寻幽探胜”,给自己一个休息的理由,静看山中景色,慢悠悠地过个半天一天。

    摒弃红尘,与大自然一同静默,感受寻幽的浪漫。

    读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古人的九大雅事里,虽无读书一事,但书能解惑,能医俗,能修身养性。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朱熹则感叹:“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读书之乐,在于摒除了机营之心,带着闲情去读,老庄春秋,花间乐府,太白诗,东坡词,小品文,随意翻阅,身在方寸,心游四海。

    而今囿于斗室,闲时远离手机、电脑,捧一本书,随心而读,可令心境自转,精神饱满,胸怀豁然,性情潇洒。

    一生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人生最极致的浪漫,不过如此。古人留下的智慧,提醒着我们就算周身喧杂,也得多一些闲情雅致。因为活得最有意义的人,不是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让我们像古人一样,以风雅小事做消遣,于柴米油盐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文人的十大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gk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