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事,喝了点酒,来不及进行训练了,身体状态也不适合训练了。
聊一下今天看的一本书吧,日本渡边康弘的《高效阅读》。
说真的,敢看了一小段,就觉得真是胡扯。但想了想,能出版,一定有独到之处。
抱着“唉,有趣啊”的心态继续读下去。
读到了70%,呵呵,真的有趣。
书中谈了几个观点,我来尝试简述一下其中的几个观点。
其一,不要先看目录。这和之前学习的快速阅读真的是背道而驰。但作康弘的观点是,看目录,就会掉进作者的“陷阱”,不看目录是要自己去找目录。
其二,快速的随便翻,目的是像手机装APP,先随便看一遍再说。但是再往后看,康弘的意思是跳跃性的寻找图书要点,这个也还靠谱。
其三,随机抽取数页图书,再随机的寻找几个词作为阅读的关键词。这也太扯了吧。
其四,做笔记,并且按照认可书中观点的部分实施。这一点靠谱,就是我们常说的行动。看懂不是懂,能做能输出才是懂。
其五,分享。讲给同事、家人和朋友听,这个非常好,输出倒逼输入,是现在普遍认可的学习方式。
看到这儿回头想想,康弘的意图是带着问题看书。那么不看目录随便翻阅,可能不如认真的读一下序言、结束语和目录来提出问题,可能更加有效。
但康弘这本书的受众,应该是没有快速阅读训练的读者。5000字左右的序言和结束语读下来,已经不堪重负了。那么康弘的建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案。
分享的关键:不是这本书多有用,而是“唉,有趣啊!”,这个心态可能更有用。他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认知升级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