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词文学创作
李商隐《花下醉》:繁华落尽知何处,一片深情伤流年,美得心醉!

李商隐《花下醉》:繁华落尽知何处,一片深情伤流年,美得心醉!

作者: 慢慢趣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5-26 21:44 被阅读0次

    在盛唐时代,每一个诗人都精力旺盛,喜欢跑来跑去。江南水乡、漠北草原、高山之巅、峡谷深涧……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影子。即使是人称“诗佛”的王维,也曾远赴塞外,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在盛唐诗人眼中,生活是那么带劲儿,充满无数的新鲜感。

    然而,到了晚唐,诗人们似乎都有一点累了,那么慵懒、那么内敛、那么伤感。他们不再喜欢向外追逐,纷纷转向内在的安定。盛唐时,诗人们看到的多数是旭日与圆月,而到了晚唐,诗人们看到的却是孤星与晚霞。一个时代即将过去,所有人都感到了莫名的疲倦。

    很明显,在晚唐,诗人们写的不是风景,而是心事。就像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慵懒”到连诗的题目都不愿意写,干脆就用“无题”了事。在他的诗里面,很多背景都变成了落花、晚霞、夕阳……那么伤感,那么困倦。正如这首诗《花下醉》:繁华落尽知何处,一片深情伤流年,美得心醉!

    花下醉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这首诗虽冷门,却美得叫人心醉,短短28字,写尽人生最深的无奈。此诗作于会昌三年,正值宰相李德裕执政期间。当时,李商隐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却因诗才深得李德裕赏识,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为正字。眼看仕途有了转机,孰料,不到一年,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他也因此离官去职,在家守孝三年。

    然而不到三年,唐武宗就去世了,李德裕集团也随之倒台,李商隐也失去了生命中最后一次踏入仕途的机会。对李商隐来说,这无疑是非常致命的打击。在去官闲居永乐期间,李商隐十分寂寞颓废,整日与酒为伴,创作了大量咏诵花木景观的诗歌。这首诗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首。

    整首诗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华丽,然而在华丽的外表之下,却隐藏着一种深深的伤感。繁花落尽,诗人的一腔深情只能慢慢消失在时光里。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伤感、颓丧、慵懒。花有一点远,所以才要寻芳。这个花可能是自然界的花,也可能是某一个美丽的女子,或者是诗人生命里眷恋过的一种情感。

    诗人心中一片凄迷,不知不觉为流霞美酒所沉醉。而“流霞”一词,即言酒香,也说明了花之炫美,令人倾心。这里没有文字的堆砌,有的只是一种诗人独有的精致的感觉捕捉。“醉”与“霞”,本来是两个没有关系的字,但被诗人组合起来后,就成了非常丰富的意象,好像鲜花变成了一个人酡红的脸庞。

    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诗人喝醉后,靠着树边沉眠,充满了晚唐的气息,有点低沉,有点困倦,有点慷懒。这一句紧扣“醉”字,进一步描写醉态。诗人迷花醉酒,而后倚树沉眠,沉眠后不觉日已西斜,醉眠于花树之下。此时,诗人整个身心都被花香包围着、熏染着,看似美丽,实则伤感。

    后面两句是最常被引用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酒席结束后,杯盘狼藉、宾客散尽,那一刹那应该是诗人最孤独的时刻,一种巨大的莫名的荒凉感扑面而来。每个人生命里,都有“客散酒醒”的时刻。这个时候,常常会有一种繁华落幕的莫名伤感,讲不清道不尽。

    最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充满了晚唐的气质:全世界只剩诗人一个了,那么荒凉,那么孤独。他把红色的蜡烛重新点起来,拿着蜡烛一个人去看已经残败的花。红烛是华丽的,是暖色的,残花是衰败的,是冷色的。李商隐真是很喜欢用“红”字,他的红却总是和残、冷一起出现,给人一种莫大的伤感。

    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大唐盛世早已远去,李白走了,杜甫走了,王维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都走了,就好像繁花一样,全部败落了。而诗人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和一片深情,却不知该往何处,只有在流年暗换中沉醉无言。可是,诗人还是不甘心,还是很无奈。当他拿着蜡烛照着那最后的残花时,早已花非花、雾非雾了。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商隐《花下醉》:繁华落尽知何处,一片深情伤流年,美得心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ku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