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人类理解论》,作者约翰·洛克(John Locke),译者关文运,全两册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出版, 1983年第四次印刷。
“献给彭卜罗克和芒特高梅利伯爵……这部论文完成时大人亲眼所见的,它之出而问世,亦是受命于大人,因此……要求大人赏给它数年前所允许的那层保障。我并不以为只要在书首署上任何一个大名,就能把书中的错误遮掩……大人如能允许我在这里自夸说,我的思想偶有几分同大人的差可比附,那我就觉得很是一种光荣了。”
“有的人在判断他人的头脑时,亦同判断假发似的,要以时髦为标准,这些人除了传统的学说以外,一概加以否认。”
“不论任何地方,任何新学说在其出现之初,其所含的真理,都难以得到多数人的同意,人们只要遇到新意见,则常常会加以怀疑、反对,而并无任何理由,只是因为它们不同凡俗罢了。”
“我相信,我如果不是分明感觉到那些恩惠,则我在写这部“理解论”时,亦不会提到它们,而且我亦不会抓住这个机会来向世人表示我自己底感激之心,来表示我自己是个大人的最歉抑,最恭顺的仆人。(John Locke 1689年5月24日达赛别墅)”
以上内容摘自《人类理解论》中的献辞,全文不长,溢美之词触目皆是,用约翰·洛克的话来形容就是:“我给大人的赠品是什么?我所赠的礼物,恰如贫穷之人对富贵之邻所敬的一样,富人园林虽盛,栽培虽美,可是贫人若以一篮花果见赠,则他亦不能不乐意接受。物品虽贱,可是献者如果出之尊敬、珍视和感激,则它们也会有了价值。”
差可比附, “差可”,勉强可以。“比附”,对比,评比,拿不能相比的东西来勉强相比。
“人的理解可以说是心灵中最崇高的一种官能,因此,我们在运用它时,比在运用别的官能时,所得的快乐要较为大些,较为久些,因此,人如不知道这一层,则他还不知道本书的题目——理解。”
“理解如同眼睛一样,它在判断物象时,只以自己所见的为限,因此,它对于自己所发现的东西,一定是很喜欢的,至于它所看不到的,它亦并不觉得可惜,因为它根本就不知道有那回事。”
“在追求中,每一时刻都可以给他一些快乐,来报答他的辛苦,纵然他不能自夸得到任何大的收获,而他亦不至于说自己的时光是白费了。人们如果在漫思遐想之时,把自己的思想记述出来,则正有上述的这种快乐。”
“一个人所说、所思、如果尽听人支配,则我们何必再过问他所说、所思的是什么呢?”
“我们的理解之差异,正如同味觉之差异。”
“我并不怕,敏辨好思的人讨厌我在有些地方过于繁冗,我只是怕不惯于抽象思维的人们,或心存其他成见的人们误解,或不解我的意思。”
“一个人在印书时,如果自己承认人们在读了以后,不会得到什么利益,可是同时又想人来读,那他就对于公众太不恭敬了。”
“我在许多地方,用有定的(determinate)、确定的(determined)来代替明白的、清晰的两个词。有定的,三个字如果应用于一个复杂的观念,则我所指,乃是由数目确定的一些简单(或不复杂的)观念合成的一个观念。”
“人在应用任何名词时,他的心中仍能确定地意识到那个名词所代表的观念,而且在当下的谈论中,仍可以使观念和名词紧相密合、不稍远离。如果他不会做到这一层,或竟不能做到这一层,则他休想说自己能有明白、清晰的观念。”
“因此,我想“确定的观念”这几个字,比明白的、清晰的,比较不易引起错误。”
“确定的观念”的两层意义:
1、它所表示的是人心所看到的一种直接诶物象,而且那种物象是同代表物象的那个声音,截然有别的;
2、这个观念是确定在心中的,是为心所知觉、所看见的,它毫无例外地同那个名词连在一起,那个名词亦毫无例外地同它确连在一起。
以上内容摘自《人类理解论》赠读者,洛克提出,搅扰人类的大部分问题和争论,都起于含糊不定的文字用法,或文字所代表的那些不确定的观念,因此特意使用“确定的观念”代替了常见的“明白”和“清晰”两个词。
联想到了情景喜剧《武林外传》里的台词:
郭芙蓉:“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吕秀才:“我不否认、否决,以及否定。”
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