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复旦大学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这是中国最顶尖的几所大学之一。多少学子,寒窗十年,就是为了考上这所学校,拼一份好前途,改变自己,甚至整个家庭的命运。
复旦大学的复旦二字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而复旦经历了百年风雨中的飘摇,自强自立,到如今的成就,也不愧对于那些希望教育强国的创办者们最初的愿望。
或许,我们只知道复旦大学是个顶尖的学校,是一个无数才子们趋之若鹜向往的学堂。可是,我们终究不大明白这所学校的内涵,以及她所肩负着的历史责任和民族使命。
民族危亡则大学艰难,国运昌盛则大学兴旺。复旦大学的命运是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在民族大义的问题上,复旦大学总是一马当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从五四运动时成立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站在斗争最前列。再到十四年抗战时请愿抗战,组织义勇军,进行救亡运动,无数复旦学子投笔从戎报效祖国。新中国成立后的两弹一星,复旦大学为第三大组主力,攻艰许多重要绝密任务。直至现在,复旦大学为中国以及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一百多年的历史沉淀,复旦大学站在了广阔的舞台之上。在各方各面都立足在了国际科学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国民经济主战场之上。
02
对于许多人来说,大学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只是道听途说,口耳相传,方才对几个口碑好的学校有个模糊的轮廓。故有一段时间,为什么要上一所好大学,竟成为了一个疑问句。
很多准大学生对大学都带有一些迷茫和困惑,同时又充满着向往和期待。虽然都叫做大学,可大学与大学之间终究是不大相同的。而大学与大学之间相比较的各个元素中,复旦大学无疑都能脱颖而出。
老牌大学与新兴大学在底蕴上还是有质的差距的。复旦大学从她的前身震旦大学开始,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不仅是校园设备,社会口碑,更重要的是她沉淀下来的精神内涵。
一个大学分量的轻与重,在于这个学校是否有名教授,所谓大学,非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大批学术大师与著名学者来到复旦任教或担任职务,这些都是当时中国最顶尖的人才。
马相伯,陈寅恪,严复,邵力子,于右任,罗家伦,颜福庆,陈建功,陈望道,“二周”周谷城,周予同,苏步青,谢希德等一批杰出人物先后来到复旦,留下光辉的一页又一页。
还有在校园环境,师资,社团等,复旦大学都是数一数二的。德智体美相互渗透的素质教育是校园生活的主旋律,复旦大学在许多体育项目上屡次夺冠,以及健美操,网络小姐这些感官色彩很强的比赛中也往往战绩不俗。其它各方面的荣誉也是数不胜数。
复旦因上海而卓越,上海因复旦而骄傲。诚然,复旦最重要的还是她的内涵,它的多元与自在。在这片怀疑和思辨之分的土壤上,辩论在复旦长盛不衰。
复旦大学校训03
复旦大学主张通识教育,即“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当然,并不是为了培养通才和全才。而是在于提升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用古人的答案来说,便是“明事理,辩是非。”
不仅仅是自身的专业教育,更是要培养一些其它方面的品质,通过各方各面的涉猎来自我完善。这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国家有用的栋梁。
而通识教育的目标,也是希望所培育的学生能够扎根于民族,关怀天下,追求卓越,立足前沿,拥有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理性判断能力,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而在复旦这种教育模式下所培养的学生,也不负所望。复旦所培养的人才,在各自岗位上大显身手,赢得社会的肯定和用人单位的普通欢迎,五六个公司竞争一个毕业生也不是少见之事。
复旦大学的学生自信心强,有协作精神,适应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在工作中往往能脱颖而出。
历史,校园,名师,高足,精神,声望。复旦大学凭什么出名,这些足够了。
上一年,我去复旦大学的邯郸校区和枫林校区。这一年,我去了江湾新校区。在书上和足迹上认真的感悟过这所学校。我很遗憾我在大学之前没有去了解大学。我想,在上大学之前就认真的了解过一些大学对未来的路而言,很重要。
今年去的江湾新校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