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李寻传》云:“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可见,素养对人的事业的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的素养是新课程精彩实施的关键所在。“学习他人,莫随波逐流;自成一家,宜取人之长;百家之言,应滋养我身;天天进步,遂师道乃长。”
身为21世纪的历史教师,应大量阅读历史学科专业书籍和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不断更新、充实、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应积极关注史学研究刊物的最新史学研究动态和成果,在“抬头看路”的前期条件下,保证“埋头推车”的效度。
一、历史教师要加强历史学科基础性知识的阅读。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进行学科教学的基础。历史教师要加强通史类知识的学习,以形成宏观知识的建构;要加强专门史学习,以深化知识体系;要加强中外经典史学著作的学习,以深厚专业底蕴。
二、历史教师要加强史学理论知识的阅读。
历史教师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就必须用科学的史学理论来武装自己。
①历史教师要加强历史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学习,较为全面的掌握史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分歧、历史运动规律、发展趋势解析等问题的基本学科方法。
②历史教师要关注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提高教学的理论认知水平,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的视野统整教材,指导认识。
③历史教师要尽量阅读《历史研究》《历史档案》《近现代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等史学理论研究的刊物,了解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信息,积累更多的史学理论知识。
三、历史教师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条件性知识的阅读。
加强教育学著作的阅读,能让我们了解和掌握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原则、教育的方法与规律等教育学基本理论与实施策略,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地运用教育规律,寓育于教,实施有效教学。
加强心理学著作的阅读,能让我们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个性差异与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进行针对而有效的教育,避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规律及其运用的科学,加强教学论方法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内化历史教学基本理论、完善教学组织形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和教学评价,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历史教师要加强历史学科相关学科知识的阅读。
教然后知困。
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背景,才能胜任综合性较强的历史学科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因此,历史教师只有广泛涉猎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才能在师生交流互动中游刃有余。
历史教师的知识积累尤为重要,包括哲学、宗教、地理、艺术等方面都必须要有所了解,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五、历史教师要加强对时事政治的关注。
历史特有的社会功能,要求教师要积极关注现实,关注时事政治,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为现实服务。关注时事,也可以把时事作为课堂的良好导入和材料背景,激发学生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学科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学生的学科素养及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