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其实很简单:你读完后,用出来就行了。
最开始读书的时候,我是凭着一腔热血在读的。那时读了一本书叫《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如何通过读书改变人生。书中的主角不但娶到了理想中的伴侣,也有了创业的梦想,这是一个从面临失业到逆袭的故事。
看完这本书后,我也幻想着,靠读书改变人生,从此过上财富自由的生活。当时就买了十几本书回来,打算用100天的时间,读完33本书,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
刚开始挺有激情的,每天都能抽出四五个小时来读书,但随着阅读的积累,我开始焦虑起来了。总觉得,这些书读完后,似乎什么都不记得了,甚至有的书还读不下去,渐渐地开始浮躁起来。
当时我解决焦虑的办法,就是买课,报训练营。在一个月收入只有三四千的情况下,一咬牙花了近2000元,报了一个关于阅读的训练营。报名的那一瞬间,又觉得自己行了,又觉得自己距离财富自由近了一步。
可当学完训练营的时候,我并没有用学到的方法去读书,因为它是在教你速度。甚至你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应该也见过有人分享过这类的读书方法。
就是把书的封面、腰封、册封等等先读上一遍。然后再去看目录,在看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把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快速翻看,在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把所有的问题答案找到,这本书也可以算读完了。
不知道你看完这种方法后,什么感觉,我觉得这跟查字典差不多,可书又不是字典,它是存在一定的逻辑性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读那种一本书只讲几个概念的畅销书,经典读物或者内容很丰富的就不适合了,至于畅销书偶尔读读还行,一直读就觉得无趣了。
因此我就放弃了这两千多学到的方法,仍然坚持逐字逐句阅读,这让我有种踏实感,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算读完。
当时我的工作是社群运营,需要不断在群里和用户互动,有次有人提到了一个问题,我瞬间想到了一本书,就推荐给他。后来这种情况,不断发生,而我也很乐意给对方列书单。这可能是我第一次把读过的书,用出来的经历吧。
只是单纯地给人开书单,对你理解书的作用还是很小的,因为你对书本的内容,只是记住个大概,远没到理解的程度。
直到开始写作,尝试读完一本书后输出出来。公众号里第一篇过万的文章《想要实现阶级跃迁,请熟读《天幕红尘》》,就是读完《天幕红尘》后写出来的,这篇文章最终达到了两万多的阅读量,对我来说是种极大的鼓励。
再后来,我就坚持每读完一本书,就写一篇文章的节奏。虽然不能像樊登老师那样,读完后,能把脉络理清楚,再讲给你听,但也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一本书。
同时,我还会在文章中插入书籍的链接,只要有人买我就会有佣金,这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如今对于阅读,我已经不焦虑,也不再找所谓的方法,就是逐字逐句地读,读完再输出一篇文章。
如此一来,就完成了输入与输出的闭环,从而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如果你一直觉得自己读书总记不住,那不妨尝试着输出出来,不一定非要写文章,也可以讲给他人。甚至你可以录成视频,发布出来,搞不好还能做出一份事业呢。
总之,想要读书效果好,唯有输出是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