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最伟大的事业,是编订了六经。六经,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春秋》《周易》。孔子一辈子“述而不作”,他没往六经里面加什么自己的东西,就是个编辑整理者。
编订六经,使中华文明的发展有了连续性。
但是,后人无比崇拜的六经,孔子有自己的看法。他一方面以六经为教材,教育学生;另一方面孔子对于六经的不足,认识得很清楚:
《诗经》会让人变傻,“愚”。诗人疯疯癫癫甚至自杀很常见,诗里面可以爱得死去活来,可以恨得食肉寝皮,但生活中不能这么极端;
《尚书》里面有很多虚假不可靠的东西,“诬”。因为太古老了,难免有后人杜撰的东西掺进去;
《乐》骨子里是奢靡的,因为能养得起乐队的,都是大富大贵之人,投资太大了。太喜欢音乐的人容易败家;
《易经》容易流于骗人、害人,“贼”。以算命为生的,很容易走到这一步。
《礼》的缺点是过于“烦”,教条的东西太多。要是人都原封不动地按照《礼》来办事,日子都没法过了;
《春秋》的缺点是“乱”,因为春秋史的特征,就是列国都没规矩了,内部是各种政变内战,外部是各种斗气的混战。
为此孔子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孔子爱讲“权”,这个权不是“权力”,而是权变,是做事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环境、背景。用现在的话就叫“反对教条主义”,不要老想把书本上的某句话直接照搬到现实里面来。
可惜后人不明白孔子的做法,儒家还是产生了很多负面的社会影响,因为能驾驭“六经”的人还是太少,教条主义者还是太多。
网友评论